五、名詞解釋
1.學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定是教育制度的主體。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的學校系統,具體規定著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學制的建立為實施正規的學校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2.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
3.遺傳素質: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
4.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
5.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是對未知事物探索性的、發現性的心智、情感主動投入的過程。
六、簡答題
1.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有關法律的相繼頒布,初步明確了教育領域中中小學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從有關涉及學生的法律法規看,對中小學生身份的定位是從三個層面進行的:(1)中小學生是國家公民;(2)中小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成年的公民;(3)中小學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學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各類中等或初等學?;蚪逃龣C構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2.教科書的編寫應遵循以下原則:
(1)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
(2)強調內容的基礎性;
(3)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材還要考慮到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水平和教育現狀,必須注意到基本教材對大多數學生和大多數學校的適用性;
(4)合理體現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受教育者學習的心理順序;
(5)兼顧同一年級各門學科內容之間的關系和同一學科各年級教材之間的銜接。
3.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律應該說是兩回事,教學規律是教與學內部矛盾運動的客觀規律,人們只能去發現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學原則是人們在認識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制定的一些教學的基本準則,它反映教學規律。人們對教學規律的不斷發現和掌握,才會使人們制定的教學原則不斷發展和完善。
4.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1)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班級授課制的缺點:
(1)強調書本知識的系統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
(2)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七、論述題
【答案要點】
認知模式對我國學校德育改革的啟示在于:
1.科爾伯格對于道德判斷發展六個階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們的國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總的說是可信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展??筛鶕久褡宓奈幕?BR>傳統,對科爾伯格的研究進行修正。
2.發展性原則在我國學校的知識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但在德育上還沒有更多的研究和展開。如果承認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個體,就必須基于學生的發展水平進行教育,促進學生的逐步發展。
3.我國學校在系統地傳授道德知識方面頗有心得,但在提高學生道德思維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辦法。
八、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我認為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進一步規范了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教育偏離它的軌道,成了變相教育;這個規定也促進了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五育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前,注重智力發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向。奧賽正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向。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為了奧賽,只注重發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他四育的發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頗。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