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三)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20分)
1.“明禮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也是現階段我國《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大力倡導的道德規范,這說明道德具有( )。
A.社會性
B.歷史性
C.民族性
D.繼承性
2.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A.《學記》
B.《大學》
C.《論語》
D.《中庸》
3.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是( )。
A.校園文化
B.學生文化
C.教師文化
D.活動文化
4.任何知識都可以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這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5.人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個體的早期發展更多地體現r( )的屬性。
A.實踐
B.現實
C.社會
D.自然
6.學科專家的建議是( )最主要的依據之一。
A.教育目的
B.培養目標
C.課程目標
D.教學目標
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方法改革
B.觀念改革
C.課程改革
D.內容改革
B.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 )。
A.學習動機
B.學習興趣
C.學習目的
D.學習內容
9.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 )。
A.根本目的
B.主要任務
C.基本任務
D.輔助目的
10.制約課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經濟、文化
B.社會制度、生產力發展水平、課程理論
C.社會、知識、兒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課程理論
11.課的類型是指根據( )劃分課的種類。
A.教學規律
B.教學內容
C.教學原則
D.教學任務
12.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A.盧梭
B.裴斯泰洛齊
C.洛克
D.夸美紐斯
13.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 )。
A.凱洛夫
B.杜威
C.布魯納
D.贊柯夫
14.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
C.科學技術
D.文化
15.下列屬于道德討論中“引入提問”的策略是( )。
A.升華性問題
B.突出道德爭端
C.澄清與總結
D.突出相鄰階段的論點
16.在當前班級管理實踐中,有兩種領導方式運用得比較多,一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另一種是( )的領導方式。
A.“學生中心”
B.“教師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體中心”
17.教育者要在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這是因為人的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18.教學過程的結構指的是教學進程的( )。
A.主要部分
B.基本部分
C.主要途徑
D.基本階段
19.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始建于(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斯賓塞
D.洛克
20.被形象地比喻為“幫助少年起飛”的教育階段是( )。
A.小學教育
B.初中教育
C.高中教育
D.大學教育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