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詞解釋
1.思想教育:是有關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相應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
2.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xié)調、控制,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3.教學原則:教學原則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guī)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
4.課程目標: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
5.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guī)定對一定年齡的兒童免費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
六、簡答題
1.變化表現(xiàn)在:(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3)教育的世俗化;(4)重視教育立法,強調以法治教。
2.教學目標是教育者在完成一段工作時希望受教育者達到的要求或產生的變化結果。教學目標與教目的、培養(yǎng)目標的關系是具體與抽象的關系,他們彼此相關,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與目標根本不同,目標能測量,但目的不能測量。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主張“有教無類”,他從探討人的本性入手,認為人的先天本性差異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2)以“仁”為核心和最高道德標準,強調忠孝和仁愛;(3)教學綱領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4)承認先天差異,重視因材施教;(5)提倡啟發(fā)式教學。
4.貫徹導向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有:(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xiàn)實性結合起來。
七、論述題
【答案要點】
1.人具有某種先天素質,是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成熟的。2.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fā)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xiàn)提供了可能和限制。3.教育中應充分重視成熟的意義,成熟的作用在思維、情感、個性等高級心理活動中也同樣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八、案例分析題
【答案提示】
從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分析問題。
同類試題推薦:【5套】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深度押題試卷及答案
測試下,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