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和葛篤德》,明確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口號,對于推動教育活動的科學化及教育學的誕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D【解析】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盛衰強弱的關鍵因素,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3.C【解析】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
4。B【解析】政治經濟制度特別是政治制度是直接決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5.A【解析】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教育不能“拔苗助長”。
6.D【解析】德育過程的結構是指德育過程中不同質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7.A【解析】馬卡連柯認為“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8.A【解析】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目標管理。
9.C【解析】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對班級中的各種字眼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各種共同目標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班級管理的模式有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標管理。題干是民主管理的定義。
10.B【解析】杜威是現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張“在做中學”,在問題中學習。
11.A【解析】講述的三個階段分別是導入、詳述和匯總。
12.C【解析】“開而弗達”強調的是啟發性原則。
13.C【解析】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包括德育具有“教育”或價值屬性,發揮著對學生價值追求的引導作用;同時作為教育子系統發揮著平衡系統的作用,對智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具有促進作用,其作用包含動機作用、方向作用及習慣和方法上的支持等三方面。
14.D【解析】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
15.C【解析】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闡述了班級管理的優勢,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二、多項選擇題
1.ABC【解析】略。
2.ADE【解析】德育過程的矛盾是指德育過程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和各要素、各部分內部各方面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
3.BCD【解析】學校規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4.ACE【解析】教育民主化體現兩方面,一方面指讓所有人都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教育結果的均等,另一方面追求教育自由化。
5.ABD【解析】在不同層次,可以把校園文化細分成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學校精神文化等。
6.ABCD【解析】成熟是生理和心理機能與能力達到比較完備的階段,為個體發展提供可能和限制。
7.BD【解析】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因此它具有意識性和社會性。
8.ABCD【解析】有的學者將學校精神文化分解為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種基本成分。
9.ACD【解析】制定課程目標應研究學生、社會、學科。
10.ABDE【解析】測驗和考試也應是為教學服務的,檢查教學的效果,不能是隨機的。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