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教育目的具有時代性、社會性和歷史性,受制于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前景。
2.×【解析】這是典型的教師中心論,它僅僅看到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實踐中很容易使教育活動脫離學生的實際,以致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3.√【解析】略。
4.×【解析】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嚴格地講,教材并不等同于教科書,教科書也不等同于課本。
5.√【解析】略。
6.√【解析】略。
7.×【解析】調動班級成員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和健康的班級風氣,是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
8.×【解析】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開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國的柯尼斯堡大學的哲學講座中講授教育學。
9.×【解析】騎士教育是一種結合宗教精神與尚武精神于一體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略。
13.×【解析】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是德育的基本途徑,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是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14.×【解析】《大教學論》一書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作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題
(一)1.A
2.ABCD
3.ABCD
(二)ABCD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