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
A.啟發(fā)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2.( )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也是教育活動的最后歸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論
D.教育方法
3.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 )。
A.動力
B.動機
C.條件
D.基礎
4.學生的學習特點受( )因素和內外部因素的影響。
A.基礎
B.智能
C.思維
D.能力
5.課程實施計劃的展開過程足( )。
A.安排課程表
B.分析教學任務
C.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
D.組織教學活動
6.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產關系
C.生產力
D.生活方式
7.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A.我國的政治政策
B.我國的教育方針
C.馬克思主義全面發(fā)展學說
D.恩格斯個人發(fā)展學說
8.教師專業(yè)化的嘗試始于( )。
A.教師職業(yè)的出現(xiàn)
B.師資培訓機構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規(guī)定
D.國民教育制度的確立
9.下列哪項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yǎng)的自我表現(xiàn)?( )
A.熱愛學生
B.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
C.熱愛勞動
D.熱愛教育工作
10.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 )。
A.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
B.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
D.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11.“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體現(xiàn)了教師勞動的( )特點。
A.示范性
B.復雜性
C.創(chuàng)造性
D.勞動方式個體性
12.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施的結果”的評價模式是( )。
A.目標評價模式
B.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C.過程評價模式
D.成果評價模式
13.一個測驗能測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的程度,稱為測量的( )。
A.信度
B.難度
C.區(qū)分度
D.效度
14.一節(jié)課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 )。
A.組織教學
B.講授新教材
C.鞏固新教材
D.檢查復習
15.德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的發(fā)揮應注意( )。
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
B.注意功能實現(xiàn)的間接性
C.注重個體的享用性
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