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C【解析】德國教育家凱興斯坦納是勞作教育活動的倡導者。
2.B【解析】政治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3.D【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須深入了解學生,針對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因材施教。
4.C【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特征告訴我們,教師要長善救失,善于發現學生的錯誤,并加以糾正和指導,將缺點轉化為優點。
5.B【解析】法國思想家盧梭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6.A【解析】教師考核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即德、能、勤、績。
7.C【解析】由教學過程的本質可得出答案。
8.D【解析】根據排除法可知。欣賞法是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創設一定教學情境,或利用特殊內容和藝術形式,使學生通過體驗事物的真善美,陶冶性情和培養正確的態度、興趣、理想和審美能力的方法。
9.B【解析】這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提出并明確闡述嚴格要求學生與尊重學生相結合這個原則時說的話。
10.B【解析】由題意可知,這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一種有效方法,即品德評價法。
11.D【解析】這句話體現的是榜樣示范法。
12.B【解析】學生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13.c【解析】根據課程設置要求,可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
14.B【解析】形式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無關緊要;實質教育論強調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給學生傳授知識,智力則無須進行特別的培養和訓練。
15.D【解析】德育過程應視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最易生效的因素為開端,而不應完全依靠固定的程式。
16.A【解析】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是班級的常規管理。
17.C【解析】贊科夫在其所著的《教學與發展》著作中提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一般發展”的思想。
18.C【解析】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教學時間的安排要體現以上課為主的原則。
19.B【解析】素質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進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
20.A【解析】孔子不僅強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強調學以致用。
21.D【解析】校風是長期以來在實踐中對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進行綜合加工形成的。
22.A【解析】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是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基本要求。
23.A【解析】教育目的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工作者都具有指導意義。
24.A【解析】由于社會對個體的客觀需要.才引起了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過程的發生。
25.D【解析】這是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論的核心觀點。
26.D【解析】教學的作用直接地、具體地表現在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上。
27.B【解析】效度是指有效程度,一個測驗若能測出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點則有效,否則無效。
28.D【解析】德育過程中既要給學生講清道理,又要有紀律約束,二者相輔相成才可得到好的效果。
29.D【解析】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主帥,對教育對象來說,他更多的是班集體的締造者、設計者。
30.D【解析】隱私權是指學生有權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讓他人獲知或干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信息或生活領域。
二、多選題
1.ABCDE【解析】略。
2.ABCE【解析】理論為主不是教師培訓應堅持的原則。
3.A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校美育這個知識點。形態美育不是在實施學校美育過程中應注意的方面。
4.ABCDE【解析】略。
5.ABDE【解析】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可以多樣,全批全改、重點批改、當面批改、學生互相批改等,并對批改的結果及時分析評講。
6.AC【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則是教育活動的歸宿,它貫穿于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7.ABC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
8.ABCD【解析】家庭教養方式不影響教學內容的制訂。
9.ACE【解析】教學過程的活動包括備課、上課、作業的檢查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10.AB【解析】課的類型是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課程設計的種類,是根據教學目的和課的具體任務來確定的。
11.ACD【解析】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個別差異性等。
12.CD【解析】按照教學的任務劃分,課的類型有單一課和綜合課。
13.ABCDE【解析】這五項都是我國教師的任職條件。
14.ABCDE【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評價教師一堂課優秀與否的標準,這五項均符合題意。
15.ABDE【解析】防衛功能不是學校體育的獨特功能。
16.ABCDE【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級組織建構要遵循的原則,這五項均符合題意。
17.BCDE【解析】向學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是班主任建立良好班集體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基本的方法。
18.ACE【解析】本題考查西歐中世紀的學校教育,西歐中世紀主要學校類型是教會學校,分為僧院學校、大主教學校和教區學校三個層次,要注意審題以及對干擾項8項的區分。
19.ABE【解析】本題考查學校文化的構成,學校文化由規范文化、觀念文化、物質文化三部分構成。
20.AD【解析】根據評價所用的方法和標準,教學評價可以分為絕對性評價和相對性評價。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機考測試卷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