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什么是課程資源?廣義的課程資源和狹義的課程資源的區別是什么?
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基礎,它包括教材以及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各種資源。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和主要組成部分
廣義的課程資源包括形成課程的直接要素來源(素材性課程資源)和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條件性課程資源)。
15、怎樣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
缺
16、怎樣理解教師、學生和教學過程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且他本身還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
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信息、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奇異多彩的想法,這些應該是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報考的,新的思想、新的問題、新的態度都是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素材,同時也是影響師生互動的條件。因此,教學過程是報考的課程資源。
17、什么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
影響因素:
(1)課程計劃本身的特性
(2)交流與合作
(3)課程實施的組織和領導
(4)教師的培訓
(5)各種外部因素的支持
18、什么是課程評價?怎樣理解課程評價的內涵?
課程評價是指對課程計劃及其實施實際達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價值判斷活動。
內涵:
(1)課程評價的對象應是多元的
(2)課程評價是一個報考的過程
(3)課程評價必須對實現教育目的作出貢獻
(4)課程評價的直接意義是對被評價的課程提出質疑并為改進課程指明方向
19、課程評價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目標評價模式、目的游離評價模式、CIPP評價模式、CSE評價模式
20、簡述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情況?
缺
21、新課程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什么?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
22、談談你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理解。
①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②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③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起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④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亡三北、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⑤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撥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⑥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善,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23、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符合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以分科為主設置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構成課程
24、試述我國中學課程設置的要求。
(1)符合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 (2)體現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4)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5、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包含哪幾部分?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高中課程的八大領域之一,包括指定性內容: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方面內容;還有非指定性內容等
26、試述我國中學課程的結構。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并行的層次結構。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