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1.答: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思想、發展能力的關鍵。現代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創造性以及新時代學生的特點對上課這一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課的總體要求是,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貫徹教學原則,適當運用教學方法。(3分)
上好一堂課的具體要求是:
目標明確,即教師要明確每一堂課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應達成的目標并接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2分)
內容正確,教師要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注意概念和原理的正確、表達的規范條理,同時注意教學內容對學生的教育性。(2分)
方法得當,教師要力爭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和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2分)
組織有效,整個教學能夠按照課程計劃的設計展開,課堂上秩序井然,氣氛活躍,學生思考深入,教師要密切關注教學的進程及時處理偶發性事件。(2分)
體驗積極,既應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又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作用,師生都處在積極的狀態,雙方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完成教與學的任務。(2分)
教師要在教學中遵循教學規律,切實貫徹教學原則,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使教學活動取得最好的效果。(2分)
2.答: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的過程。
(1)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3分)
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積極的活動和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并接受其檢驗的。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接受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影響,能動地吸取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的過程中形成的,在這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遵守各種道德規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能夠理解、體驗和形成相應的道德品質,只有符合教育目的和學生特點的教育活動,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4分)
(2)德育的形成過程要善于通過組織和指導學生的活動,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3分)
首先,要組織各種活動和交往。教師要協調家庭、社區和學校,組織符合學生特點的教育活動。(1分)這些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習、勞動、工作、社會服務、文娛體育等實際活動;二是,學生在思想感情上進行的內部心理活動。(2分)
其次,要加強指導和引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引導學生在積極開展活動中提高道德認識,升華道德情感,鞏固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為。(2分)
考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