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A 4.C 5.D 6.A 7.C 8.B 9.A 10.D
11.B 12.A 13.C 14.C 15.A 16.B 17.D 18.C 19.C 20.A
二、名詞解釋題
1.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沒有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2.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實踐操作意義的教育目的,即現(xiàn)實要達到的具體教育目標,表示實際教育工作努力爭取實現(xiàn)的某些具體目標,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長期的具體教育目標所組成。3.教師職業(yè)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師職業(yè)對一定社會的發(fā)展所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它是教師社會地位的客觀基礎。
4.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他是達到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
5.學生心理障礙:是指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的矛盾沖突下,不能很好地適應差異,產生了心理異常和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生活。
三、簡答題
1.答:學習者有其自身的特征: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目的,即使兩個人在學習目的的表達方面相同.也未必有著同樣的理解和同樣的理由:
(2)不同人有不同的學習背景或基礎,并由此影響到各自的學習興趣、能力或風格;
(3)不同的人在學習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不同,因此,進行有效學習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
(4)不同的學習這對于自身學習行為反思和管理意識與能力不同,從而影響到他們各自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答:(1)價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2)終極性教育目的和發(fā)展性教育目的;
(3)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決策的教育目的。
3.答:教師真正成為研究者,還應當具備以下素養(yǎng):
(1)有利于教育教學改進的熱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識;(2)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3)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4)掌握教育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5)獨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4.答:(1)現(xiàn)代教學理論;(2)系統(tǒng)科學的原理與方法;(3)教學的實際需要;
(4)學生的需要和特點; (5)教師的教學經驗。
5.答:從對師生關系的意義及穩(wěn)定性等的綜合分析,師生關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類型:
(1)以年青一代成長為目標的社會關系;
(2)以直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關系;
(3)以維持和發(fā)展教育關系為目的的心理關系。
綜上所述,師生關系可分為社會關系、教育關系和心理關系。其中教育關系是一種基本關系,其他師生關系皆服務與這一關系。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