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航 | |
一、復習筆記 | 二、自我檢測 |
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工作方向,作為一名未來的中小學老師,只有清楚教育的目的,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朝著目標努力奮斗,本文將從多角度全面解讀小學教育的目的與制度,全局把握教育情況?!?a target="_blank">知識點精講傳送門>>】
(一)教育目的的作用(了解)
1、導向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確立、教育內容的取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教育效果的評價,都是以教育目的為依據和前提的。教育目的無論對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標導向作用。
2、激勵作用:教育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可以達成最終目標,最終目標反過來成為一種激勵的力量。
3、評價作用:教育目的既是一個國家人才培養的質量規格和標準,又是衡量教育質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
【牢記并收藏--關鍵詞記憶】導向和激評
(二)教育目的理論(選擇)
1.個人本位論
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發展的人,發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而不是為某個社會集團或階級服務。代表人物:盧梭、洛克、夸美紐斯、裴斯泰洛齊、馬斯洛、孟軻。
2.社會本位論
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社會的要求,因為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受制于社會環境。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成員和公民,教育質量和效果可以用社會發展的各種指標來評價。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涂爾干、孔德、巴格萊、孔子等。
3.宗教本位論
以皈依上帝為理想生活,把人培養成虔誠的宗教人士。代表人物阿奎那、奧古斯汀。
4.教育無目的論
教育的過程在他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身的目的。代表人物杜威。
(三)教育目的的影響因素(選擇、簡答)
1.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主要依據
2.人的身心發展特點與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觀
4.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四)我國的教育目的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我國教育的性質和方向;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的教育目的。
【牢記并收藏--關鍵詞記憶】全面建設個性接班人
(五)現代學制的類型(選擇)
1.各類學制主要類型包括:雙軌制(以英法為代表)、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和分支型學制(中國、前蘇聯)。
2.舊中國的現代學制包括:1902年“壬寅學制”(又稱《欽定學堂章程》,清政府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但未實施),1904年“癸卯學制”(又稱《奏定學堂章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現代學制),1912年“壬子癸丑學制”(第一次規定男女同校,廢除讀經,改學堂為學校),1922年“壬戌學制”(以美國為藍本,實施時間最長)。
1.盧梭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由的人,這種觀點屬于()。
A.社會本位論
B.個人本位論
C.宗教本位論
D.文化本位論
2.簡述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這部分知識以理論和概念為主,復習時對概念要理解學習,對理論用技巧記憶。掌握關鍵詞記憶法,233網校課程中包含知識點精析講解、用事例說明知識點等授課形式,點擊進入課程>>,教授記憶方法,輕松記憶重難點!
編輯推薦: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什么?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二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