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是在前一時期發展的基礎上,在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我們知道,兒童出生以后,在一定的社會生活和教育條件下,經過三年的時間,已從一個軟弱無能的個體發展到能夠直立行走,廣泛操縱物體,進行初步的言語交際,并且能從事一些最初步的游戲活動。就在這樣發展的基礎上,兒童進入了學前時期。
進入學前時期的兒童,由于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初步產生了參加社會生活的愿望。同時,由于考慮到兒童獨立生活能力的增長,成人也對兒童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開始要求兒童獨立地擔負某些簡單的職責,如自己穿衣、吃飯、收拾玩具、當值日生等等。開始要求兒童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活動。
這就是說,學前兒童開始產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特別是勞動和學習活動的需要。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看到,學前兒童的能力還是非常有限的,他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動,他的知識經驗還非常缺乏,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服從于比較遠大的目的。因此,就在兒童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新的需要跟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之間產生了重大的矛盾。這是學前期兒童心理上的主要矛盾。而游戲活動就是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活動形式,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決,從而也就推動兒童心理不斷向前發展。這是學前兒童的第一個特點。
學前兒童的第二個特點是:各種心理過程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只是剛剛開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