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是指兒童從1~3歲的時期。因為這是學前期以前的一個階段,又叫做先學前期。
這一時期是在前一時期所獲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前一時期的發展,兒童開始能夠初步地獨立活動,能理解和運用最簡單的言語。在這些成就的基礎上,環境和教育就有可能向兒童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兒童能夠自由地獨立行走、操縱物體、進行言語交際,并且初步理解周圍事物。當這些新的要求變成兒童的需要并且跟兒童已有的發展水平發生矛盾的時候,就推動兒童心理向新的、更高的水平發展。這樣,兒童生活范圍逐步擴大了,活動能力也日益提高了,獨立性開始有了明顯的表現,因而從本質上改變著兒童和周圍事物的關系。
在嬰兒期內,兒童的心理發展有了極其重大的變化。
第一,在這個時期內,兒童學會了隨意地獨立行走,這就擴大了他的生活范圍,手的動作也有了相當的發展,因而可以準確地玩弄和操縱他所熟悉的物體。
第二,在這一時期內,兒童的言語在迅速地發展著。他不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語,也能夠運用語言跟成人進行交際。詞的概括作用和對行為的調節作用(遵從成人的指示),也初步地發展起來。
第三,由于動作和言語的發展,兒童開始出現了最初的游戲活動,同時逐步有可能開始進行最簡單的模擬活動和自我服務性的勞動。這在兒童心理發展上有重大的影響。
第四,在兒童初步的獨立活動中,兒童心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玩弄物體和初步游戲及其他活動的過程中,兒童能更好地知覺和理解事物,特別在言語的幫助下,兒童開始能對事物的性質進行最初步的綜合和概括,從而加深了對于物體和現象的認識。但同時由于他的經驗還比較貧乏,言語能力還較差,因而各種心理活動都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這就是說,各種心理活動總是受他當前直接感知的事物和實際活動所制約。認識的抽象概括性和計劃預見性還很差,注意和情緒也都很不穩定。教育的任務,就在于依據我國教育的要求和兒童的實際情況,逐步引導兒童心理向更高的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