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從,包括從眾和服從兩種。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處于依從階段的態度與品德,其水平較低,但卻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是態度與品德建立的開端。
2認同,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
3內化,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此時,穩定的態度與品德即形成了。
6、試述品德形成的基本條件?
一、外部條件
1家庭教養方式2社會風氣3同伴群體
二、內部條件
1認知失調,人類具有一種維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維持自己的觀點、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度定勢,個體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這種事先的心理準備或態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進而影響著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認知,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
7、簡述影響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一)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倫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它是道德關系的概括,倫理道德是道德發展的最高境界。
1、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
2、自我意識增強
3、道德行為習慣逐步鞏固
4品德結構更為完善
(二)品德發展由動蕩到成熟過渡
1初中階段品德發展具有動蕩性
2高中階段品德發展趨向成熟
總體來看,初中生的倫理道德已開始形成,但具有兩極分化的特點。高中生的倫理道德的發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較自覺地運用一定的道德觀念、原則、信念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學生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8、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態度與品德?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價值辨析
三個階段七個子過程:
選擇階段
自由選擇
從多種可選擇范圍內選擇
充分考慮各種選擇的后果之后再行選擇
贊賞階段
喜愛自己的選擇并感到滿意
愿意公開承認自己的選擇
行動
按自己的選擇行事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加以重復。
5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編輯推薦:把教師站點加入收藏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