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概括說:又叫“類化說”,由美國賈德提出。
?。ㄒ唬┗居^點:賈德認為,在先期學習中所獲得的東西,之所以能遷移到后期的學習,是因為在先期學習時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運用于學習之中。因此,根據這一理論,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賈德十分強調經驗概括化的重要性,認為學生需要先掌握原理,形成類化,才能遷移到具體的類似的活動中去。掌握原理是學習遷移發生的一個先決條件。
?。ǘ├砟顑r值及現實意義:它揭示出造成學習遷移的關鍵原因是兩種學習遵循著共同的原理,而不僅僅是相同的成分,從而使學習遷移的范圍大為擴大。需要指出,概括不是一個自動的過程,而是與教學方法有密切的關系,即同樣的教材內容,由于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就會差異懸殊,遷移效應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見,教師的指導對學習者概括和掌握原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廣泛概括,從而發現導致學習遷移發生的一般原理的原則。
四、奧蘇貝爾的認知觀:是一種重視認知結構的遷移問題的理論。
?。ㄒ唬┗居^點:1、一切有意義的學習必然包括遷移。因為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
2、認知結構變量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認知結構即學生頭腦里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結構各有特點,主要表現為認知結構變量各異。它主要包括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及穩定性和清晰性三個變量。(1)認知結構的可利用性,指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及其可利用度。在新學習的材料正式呈現之前,介紹一些引導材料是必要的,這些引導材料被稱為“組織者”,充當了新舊知識聯系的“認知橋梁”。(2)認知結構的可辨別性,指新的學習內容與同化它的原有觀念的可以辨別的程度。只有哪些可辨別的意義才有長久保持的潛力。(3)認知結構的穩定性和清晰性,是指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穩定性為新知識的學習提供同化的固定點,清晰性則為新知識學習提供同化的方位點。
?。ǘ├砟顑r值及實踐意義:1、對學習遷移的研究更接近學校實踐。2、對遷移作用的解釋與以往的傳統遷移理論不同。認為在學習課題A時所得到的最新經驗,并不是直接同課題B的刺激---反應成分發生相互作用,而只是由于它影響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特征,從而間接影響新的學習或遷移。3、對遷移效果的解釋也更為廣泛。認為遷移的效果不僅是指運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派生類屬學習的能力,而且指提高了相關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的能力。這個理論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學習遷移的普遍性及認知結構與學習遷移之間的關系能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時刻注意學生認知結構的特征,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及引導性材料的呈現上有意識地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發生,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4)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ㄒ唬┫嗨菩裕合嗨菩缘拇笮≈饕蓛扇蝿罩泻械墓餐煞譀Q定的,較多的共同成分將產生較大的相似性,并導致遷移的產生。
(二)原有認知結構:(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也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ㄈW習的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常常是指同一種現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為兩種:促進和阻礙。陸欽斯的“量杯”實驗是定勢影響遷移的一個典型例證。(消極與積極具體分析)
5)如何利用遷移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遷移的教學)
?。ㄒ唬┚x教材(二)合理編排教學內容(三)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四)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學習策略及元認知策略具有廣泛的遷移性,同時它們又能夠提高學習者的遷移的意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