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東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考點綜合復習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教師心理
1.教師成長的歷程: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關注學生階段。
2.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的素質。包括: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微格教學;進行專門訓練;對教學經驗的反思。
3.教師反思的方法:布魯巴奇在1994年提出以下四種: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
4.學生喜歡的教師具有的特征:心理學家認為,教師要充當知識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紀律的維護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朋友、心理輔導者等諸種角色。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家長的代理人,他們希望教師具有仁慈、體諒、耐心、溫和、親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知識傳授者,他們希望教師具有精通教學業務、興趣廣泛、知識淵博、語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團體領導者和紀律維護人,他們希望教師表現出公正、民主、合作、處事靈活等特征;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模范公民,則要求教師言行一致、幽默、開朗、直爽、守紀律等;如果學生把教師看成是朋友、心理輔導者,則他們希望教師表現出同情、理解、真誠、關心、值得信賴等特征。總之,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好教師,教師本人不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質,而且需要具備教師職業所需要的特殊品質。
5.教師的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⑴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智力與知識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能力以及他們思維的條理性、系統性、合理性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教師在這些方面能力較強,則學生的成績好。⑵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有激勵作用、生動活潑、富于想象并熱心于自己學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較為成功。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的行為更富有建設性。還有的研究發現,教師對學生思想的認可與學生成績有正相關的趨勢,盡管教師的表揚次數與學生的成績之間未發現明確的關系,但教師的批評或不贊成,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卻存在著負相關。
試題推薦:
2010年山東省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心理學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