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遼寧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章節考點總結4
第四章 感覺與知覺
1、感覺指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感覺過程包括三個主要環節:對感受器的刺激過程,傳入神經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質的活動,從而產生感覺經驗。
3、感受性指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感覺閾限指能引起感覺的持續一定時間的刺激量或刺激強度。
4、絕對感受性指剛能覺察出最小刺激強度的能力。絕對閾限指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5、差別感受性指剛能覺察出兩個同類刺激之間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差別閾限指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兩個同類刺激物之間的最小差別量。
6、同一感覺的相互作用指某一特定感受器的刺激因時間、空間模式的不同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主要包括后像,感覺適應、感覺對比。后像是指當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覺并不立刻消失,還要保持短暫時間的現象。感覺適應是指由于刺激物對感受器的持續作用,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視覺適應包括暗適應(感受性提高)和明適應(感受性降低)。
7、不同感覺的相互作用包括:不同感覺的相互影響、聯覺和不同感覺的相互代償。
8、感覺細胞包括錐體細胞和桿體細胞
9、顏色三個基本特性:色調、明度、飽和度
10、顏色混合的兩種情況:色光混合和顏色混合
11、色覺理論包括:楊——赫爾姆霍茨的三色說和黑林的四色說。
12、聽覺器官對聲波的反應表現為音高、音響、音色。
13、聽覺理論包括地點說和頻率說
14、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知覺包括相互聯系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和確認。
15、知覺包括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和錯覺
16、空間知覺是對客觀世界三維特征的知覺,具體指物體大小、距離、形狀和方位等在頭腦中的反映。包括:形狀、大小和深度知覺。
17、時間知覺是對事物發展的延續性、順序性的知覺。具體表現為對時間的分辨、對時間的確認、對持續時間的估計和對時間的預測。
18、運動知覺指個體對物體在空間位移、移動速度和人體自身運動狀態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真動與似動知覺。
19、錯覺指在特定條件下客觀對事物必然會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
20、知覺的特性包括知覺的選擇性、知覺的整體性、知覺的理解性與知覺的恒常性,
21、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他是有預定目的,有計劃,主動的知覺過程。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知覺能力。
相關鏈接: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