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遼寧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章節考點總結8
第八章 行為調控
1、需要是有機體內部一種不平衡或缺乏狀態。它表現出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對于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性源泉。需要可分為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
2、動機是激發、維持和調節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心里傾向或內在動力。動機具有三種功能:激發功能、指向功能和調節與維持功能。
3、動機的種類:根據動機的性質,可分為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根據動機的意識水平,可分為有意識動機和無意識動機。根據動機在行為中的作用,分為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根據動機的來源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4、意志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自覺的組織自己的行為,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里過程。意志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受意志支配的行為即意志行動。意志的品是包括自覺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力。
5、意志行動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采取決定階段和執行決定階段。
6、動機沖突一般有如下四種形式: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和雙重趨避式沖突。
7、挫折是指個體的意志行為收到無法克服的干擾或阻礙,預定目標不能實現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
8、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二產生的態度和體驗。
9、需要是情緒產生的重要基礎。期主導作用的情緒通常與人的主導需要聯系。
10、情緒的兩極性是指每一種情緒都能找到與之對立的情緒。在快感度、緊張度、激動度和強度上,情緒都表現為互相對立的兩級。
11、情緒狀態是指在某種時間或情景影響下,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激動不安狀態。情緒狀態一般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12、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持久而微弱的情緒狀態。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暫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應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下所引起的情緒狀態。
13、壓力是表現出某種特殊癥狀的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由生理系統中因對刺激的反應所引起的非特定性變化所組成。
14、壓力源的種類:軀體性壓力源、心理性壓力源、社會性壓力源、文化性壓力源。
15、人們對壓力的反應通常經歷三個階段:沖擊階段、安定階段和解決階段。
16、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包括生理反應、行為反應和心里反應。
17、影響壓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經驗、準備狀態、認知、性格和環境。
18、職業枯竭又稱“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壓下的一種身心疲憊狀態,厭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種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
相關鏈接: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