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學復習資料—名詞解釋(1)
1、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
2、心理過程——指認識過程(感覺、知覺、識記、想象和思維)、情緒和情感過程及意志過程。
3、觀察法——觀察,旨在自然條件下,人們為一定目的而對事物所進行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觀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動為先決條件,與積極的思維相結合,系統地運用感官對客觀事物進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
4、自然實驗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況下,根據預定的計劃,有意識地引起或創造所要研究的現象
5、反射——是有機體借助于中樞神經系統而實現的對體內外刺激所做出的規律性的應答活動。
6、反射弧——是實現反射的生理結構。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反饋和效應器。
7、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是先天的、生來就有的不需要學習就會的反射.
8、條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經過學習而形成的反射.
9、興奮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相對休息狀態轉向活動狀態.
10、抑制過程——是指有關大腦皮層區及相應器官的機能由活動狀態轉向相對休息狀態
11、興奮和抑制的擴散與集中——當大腦皮層的某部位產生興奮或抑制時,并不是停留在原發點不動,而是向周圍的神經細胞傳布開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擴散.擴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發點聚集,這就是興奮和抑制的集中.
12、興奮和抑制的相互誘導——是指一種神經過程能引起與它相反的神經過程的增強.
13、第一信號系統——是具體刺激物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4、第二信號系統——是由詞語作為條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條件反射系統
15、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預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無意注意——是一種事先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或活動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需要,主動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特性。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