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教師心理
第一節教師的心理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一、教師的特征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一)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
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二)教師的人格特征與其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師富于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
二、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羅森塔爾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人將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第二節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課前計劃、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后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一、課時計劃的差異
對教師課時計劃的分析表明,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具有預見性。
二、課堂教學過程的差異
(一)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
專家教師制定的課堂規則明確,并能堅持執行,而新教師的課堂規則較為含糊,不能堅持執行下去。
(二)吸引學生注意力
專家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新教師則相對缺乏這些方法。
(三)教材的呈現
專家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知識,并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新教師則不能。
(四)課堂練習
專家教師將練習看做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教師僅僅把它當做必經的步驟。
(五)家庭作業的檢查
專家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范化、自動化的常規程序。
(六)教學策略的運用
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并能靈活應用。新教師或者缺乏或者不會運用教學策略。
三、課后評價的差異
新教師的課后評價要比專家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而專家教師則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和他認為課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動。
第三節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一、教師成長的過程
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
(一)關注生存階段
處于這一階段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二)關注情境階段
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入了關注情境階段。
(三)關注學生階段
二、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一方面是通過師范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具體包括:
(一)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
(二)開展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制成錄像,課后再進行分析。
(三)進行專門訓練
(四)反思教學經驗
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科頓等人提出了一個教師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過程:①教師選擇特定問題加以關注。②教師開始分析收集來的資料,形成對問題的表征,以理解這一問題。建立假設以解釋情境和指導行動,對行動的短期和長期效果加以考慮。實施行動計劃。
布魯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記。②詳細描述。③交流討論。④行動研究。
最新試題: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