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心理學復習資料—名詞解釋(2)
2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22、知覺——是人腦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覺閾限——是指能引起感覺持續一段時間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種復雜的神經裝置,由感覺器官、傳導神經(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和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三部分組成.
26、適應——由于刺激物的持續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變化叫做適應。
27、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28、記憶表象——被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它的形象仍能在頭腦中呈現出來,這個現象叫記憶表象。
29、識記——就是通過反復感知從而識別、記住某種事物,并在頭腦中留下映象的過程。
30、保持——是識記過的材料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人腦的保持量是相當大的。
31、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前攝抑制.
32、倒攝抑制——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叫倒攝抑制.
33、再認——是識記過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能夠把它認出來的過程。
34、重現——是指經驗過的事不在眼前時能夠把它回想起來的過程。
35、遺忘——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或者錯誤的再認和再現,這種現象叫遺忘。
36、思維——是人腦多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7、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38、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在意識的控制下,自覺進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描述和圖樣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小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