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
(一)學習動機的培養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學習目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基礎。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樹立以掌握為目標的動機,以此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培養學生爭取成功、避免失敗的傾向。
(二)設置具體目標及速到目標的方法
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具體明確的目標及到達目標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確保他們知道他們將從學習中學到什么,教學生學會如何達到目標。并針對學生的目標提出具體的建議。
(三)設置榜樣
以社會上具有明確學習目標、克服困難進行學習的模范人物和身邊的同學中的優秀學生為榜樣.使學生了解成就動機高的學生的想法、談話方式和行為方式。
(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點是在從事學習活動或探求知識的過程中伴隨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這是一種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部動機。
(五)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教師在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時,將學生對其他活動的積極性,遷移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把該閃光點遷移到學習上。這需要教師所發現的閃光點是準確的,對該學生所提供的獎勵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六)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歸因傾向是后天形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加以培養,引導學生正確的歸因。小學生剛入學時自我概念較強,當遇到挫折時,往往將其歸因于壞運氣或任務太難。漸漸地在重復多次失敗后,便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產生無助感,學生便不愿學習。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制訂可行的目標;制訂出具體的行動計劃以幫助他們達到目標;教會學生何時完成他們的計劃,并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行為給予及時的反饋。
二、學習動機的激發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興趣和好奇心是內部動機最為核心的成分,它們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基礎。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種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是指提供能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情景,經過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決問題的學習材料、條件和實踐。
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發展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用教師設問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業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從新舊教材的聯系方面引進.也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引進。例如,在實驗課上,教師先演示實驗或學生先按教師要求進行實驗操作,然后針對實驗中學生看到的現象,要學生說明現象變化的原因,這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又如,數學課上,教師在講解完同分母分數加法的運算法則后,提出一個異分母加法的題目,以激起學生學習新材料的愿望,這是在教學結束時創設的一種問題情境。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三)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改變學生不正確的歸因、提高學習動機可以從兩方面人手:
一是“努力歸因”.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歸因于努力與否的結果。因為學生將自己的成敗歸因于努力與否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困難或成績不佳時,一般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降低將來會取得成功的期望。
二是“現實歸因”.針列一些具體問題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增強自信心。這種歸因訓練的好處在于,在學生做“努力歸因”時又聯系現實,在做“現實歸因”時又強調努力。
(四)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反饋”在此指的是給學生提供關于其成績的信息。通過反饋,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的結果,包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的成效、作業的正誤:考試成績的優劣等。知道自己的結果,會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看到自己的成功、進步,會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可以及時改正,并加倍努力,力求獲得成功。
獎勵與懲罰是對學生成績和態度肯定和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正確的運用獎勵和懲罰是激發學生動機的主要手段之一。一般來說,合理的運用獎勵與懲罰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不過,獎勵如果運用不當會產生消極的結果;過分或過多的懲罰也會造成學生對教師和學習的厭惡、懷疑、憎恨等不良的效果,但是,適當的批評,尤其對成績好的學生的批評也能起到一定的好效果。所以,激發學習動機,也要妥善的進行獎懲。
運用獎勵和懲罰時應注意:第一,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獎懲觀;第二,獎勵和懲罰一定要公平;第三.獎勵應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性別差異。
備考輔導:
考前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