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習動機
考點預測:本章是教育心理學的重點章節,而且偏重于應用。學習動機的分類一般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動機與效率的關系、各種動機理論以簡答或論述題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較大.案例分析題還可能結合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一起考查。重點概念也需要考生特別留意。
第一節 學習動機概述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
學習動機激發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并維持已發生的學習活動。學習動機的兩個基本成分是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
二、學習動機的分類
(一)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
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
具有內部動機的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得到滿足.他們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由于外部動機需要外部誘因激發其學習,學生一旦達到目的,學習動機便會下降;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往往會采取避免失敗的做法,或是選擇沒有挑戰性的任務.或是一旦失敗便一蹶不振。因此,相對于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的效應微弱而短暫.不可能使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持之以恒。
(二)一般動機與具體動機
根據學習動機起作用的范圍不同.可將學習動機分為一般動機與具體動機。一般動機是在許多學習活動中都表現出來的、較穩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識經驗的動機。該類動機貫穿于學校生活的始終,甚至在以后的工作中或畢生都具有這類動機。另外.該類動機廣泛存在于許多活動中。表現在對不同科目、不同課題的學習都具有強烈的動機,一般動機主要產生于學習者自身,與其價值觀念和性格特征密切相連,因而也稱為性格動機,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具體動機是在某一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動機。由這種動機支配的學生。常常只對某一門或某幾門學科或內容感興趣。而對其他學習內容則不予注意。這類學習動機多半是在學習過程中因學業成敗或師生關系的影響而逐漸養成的。由于這類動機主要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影響,因而也稱為情境動機,其作用是暫時的、不穩定的。
(三)高尚的、正確的動機與低級的、錯誤的動機
這是根據學習動機內容的社會意義來劃分的。高尚的、正確的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低級的、錯誤的學習動機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學習動機只來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四)近景的直接性動機與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附屬的內驅力是指個人為了保持長者們或權威們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對于學生來說。附屬的內驅力表現為,學生為了贏得家長或教師的認可或贊許而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的需要。附屬的內驅力有比較明顯的年齡特征。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附屬的內驅力是成就動機的主要成份。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性的增強,附屬的內驅力不僅在強度上有所減弱、而且在附屬對象上也從家長和教師轉移到同伴身上。在青少年時期,來自同伴的贊許或認可將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動機因素。
三、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動機較強的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能夠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效率相對較高:動機弱的學生則不夠努力。學習效率相對較低。
學習動機存在一個動機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效率隨學習動機強度增大而提高,直至達到學習動機最佳強度而獲最佳.之后則隨學習動機強度的進一步增大而下降。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他們還發現.最佳的動機激起水平與作業難度密切相關:任務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較高;任務難度中等.最佳動機激起水平也適中:任務越困難,最佳激起水平越低。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簡稱倒“U”曲線)。
由此可知,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控制學生學習動機的激起程度。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盡量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備考輔導:
考前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