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1.5分。共45分)
1、“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屬于分離焦慮的( )。
A.反抗階段
B.失望階段
C.超脫階段
D.平復階段
2、幼兒教育的領導權和性質取決于( )。
A.國家地理
B.國家人口
C.國家制度
D.國家經濟
3、( )是第一個明確要使兒童的各種能力得到和諧發展的教育家。
A.夸美紐斯
B.裴斯泰洛齊
C.洛克
D.福祿貝爾
4、( )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
A.親子關系的發展
B.性別角色的發展
C.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D.社交技能的發展
5、教師在教學中出示實物或教具,進行示范性操作,這種方法是( )。
A.演示法
B.范例法
C.觀察法
D.示范法
6、下列哪項不屬于影響幼兒品德形成的外部條件?( )
A.家庭教養方式
B.道德認知
C.社會風氣
D.同伴群體
7、在多數情況下,兒童厭食主要是由于( )。
A.身體出現了病變
B.情緒壓抑或緊張等心理原因
C.挑食的壞習慣
D.吃過多的零食
8、下列哪種推理屬于轉導推理?( )
A.爸爸告訴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車溝。”孩子就說:“爸爸腦門上也有車溝。”
B.孩子看到母雞帶著一群小雞,認為老師帶小朋友做游戲時也像母雞
C.有個孩子給石凳子澆水,盼望它快快長大
D.有人喊孩子的媽媽,媽媽沒回答,孩子就說:“媽媽沒聽見。”
9、背景型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動的( )。
A.時間、空間、背景、人物與素材
B.時間、地點、人物、活動與個性
C.空間、時間、內容、材料、形式與氣氛
D.時間、場地、主題、設計與卷入
10、能顯著提高兒童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的學前教育基本方法是( )。
A.角色扮演法
B.語言法
C.討論法
D.移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