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解析】從整只手臂到用手指,這是動作發展的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
2.D【解析】放任型親子關系容易使幼兒形成好吃懶做、蠻橫胡鬧、自私自利、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意志薄弱、缺乏獨立性等不良品質。
專家點撥親子關系通常分成民主型、專制型、放任型和忽視型四種,考生要掌握每一種親子關系類型的特點。
3.B【解析】幼兒對小鳥的這種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是無意注意。
4.C【解析】幼兒從獨自游戲發展為能與其他幼兒進行合作游戲,說明其社會性有所發展。
5.A【解析】新生兒出生后,立即可以產生情緒表現,題干中所描述的可以稱為原始的情緒反應。
6.C【解析】實質教育論是歐洲18~19世紀對立于形式教育論而出現的一種教育學說。它認為普通教育應以獲得有價值的知識為主要任務,而學習知識本身就包含著能力的培養,能力無須加以特別訓練。
7.A【解析】個人本位兒童觀提倡教育教學以兒童為中心,要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確定教育目標,制訂教學計劃。這一兒童觀出現于文藝復興時期。專家點撥作答該題可以采取分析法。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提出以人為中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倡導個性解放,因此可以推出,此時的兒童觀應為個人本位兒童觀。
8.B【解析】幼兒能區分一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說明他已經具有了性別概念。
9.C【解析】福祿培爾認為兒童具有活動的本能、認識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
10.A【解析】早期發現營養不良患兒最主要的措施是開展生長發育監測。
二、簡答題
11.【答案要點】在評價教師有關幼兒園社會教育內容的確定和使用方面的工作過程和效果方面時,有必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測評工作:
(1)教師能依據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選擇教育內容,將目標具體化和細化為教育內容。
(2)基于對現實生活中的社會關系的分析,設計一些有實效性的教育內容。
(3)將社會現實中存在的與社會教育密切相關的知識體系加以整合和分解,形成與社會教育領域相匹配的分年齡的知識體系,并將上述內容細化為課堂教學的內容。
(4)側重從幼兒身邊的人和事、環境和文化人手,將幼兒的經驗主動地納入教學內容之中。
(5)堅持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處理好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的關系。
(6)讓幼兒在真實的活動中學習社會知識,積累社會經驗,教師要給予幼兒相互交往的機會、良好的榜樣和正確的示范。
(7)盡量減少負面性的內容的傳遞。
專家點撥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教育界越來越強調評價制度,認為應該對教學、教師、學生等進行完整而系統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從過去的成功中獲取經驗,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評價的相關知識也漸漸成為歷年考試的重要內容,可能會以多種題型出現。,
12.【答案要點】(1)自我認識的發展。幼兒自我認識發展包括對自己身體的認識,以及對自己行動、心理活動的認識。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重要標志,說明兒童意識到了自己是各種行動和心理活動的主體。
(2)自我評價的發展。幼兒初期,幼兒還不會真正自我評價。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對他們的評價;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為表現等。到了幼兒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有時會對成人的評價持批判態度;還能夠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評價也比較細致全面。總體來說,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
(3)自我體驗的發展。幼兒自我體驗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受暗示性。成人的暗示對幼兒自我體驗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年齡越小,表現越明顯。
(4)自我控制的發展。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獨立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的發展方面。
試題推薦:10套《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強化鞏固卷 | 8套預測試卷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新浪微博 |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