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小編整理了中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考點教學過程,這些考點你都學會了嗎?核心考點講解 拿下關鍵分>>
一、教學過程的概念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任務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培養思想品德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構成的一種雙邊活動過程。
二、有關教學過程的理論
教學過程的理論是教學的基本理論,歷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對教學過程作出種種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一)孔子:學、思、行。
(二)《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三)昆體良:模仿、理論、練習。
(四)赫爾巴特:明了、聯想、系統、方法。
(五)席勒:預備、提示、聯想、系統、方法。
(六)杜威: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
三、教學過程的本質觀
(一)教學過程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
(二)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交往性
3.認識的教育性
4.教師領導下的認識
【2014年下半年真題】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區別于一般認識過程的顯著特點是( )。
A.直接性、引導性和簡捷性
B.直接性、被動性和簡捷性
C.間接性、被動性和簡捷性
D.間接性、引導性和簡捷性
233網校答案:D
四、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三)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教育性規律)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雙邊性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1.學生個體獲得知識有兩種途徑,一是間接經驗,即由書本、課堂和別人那里得來的知識;
二是直接經驗,指通過親身實踐得來的知識。
2.教學中,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1.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2.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知識與智力的相互轉化應注意以下條件:(簡答)
(1)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
(2)必須科學的組織教學過程
(3)重視教學中學生的操作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能力,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4)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2012年上半年真題】辨析題:知識多少與能力高低成正比。
233網校答案:錯誤
【2017年上半年】辨析題:知識越多,能力越強。
233網校答案:錯誤。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發展能力是掌握知識的前提。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條件。
(三)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
1.即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指教學過程既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過程,又是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過程。
赫爾巴特首次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
(四)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主導和主體)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2011年下半年真題】材料一:
在一節語文課上,老師正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該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說,冬天下雪了,大雪將整個原野都覆蓋起來。清晨,很多動物都出來了,紛紛用自己的足爪在雪地上畫出美麗的圖案。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以后,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青蛙和蛇沒有出來?不一會,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說:因為青蛙和蛇沒有毛衣,怕冷,所以沒有出來。
老師聽了不高興,用嚴厲的口吻說:不知道就不要亂說,讓這個學生坐下來以后,又問全班同學,誰知道?這時候,教室里安靜極了,再也沒有人回答。看到這種情形,老師說,我告訴你們,青蛙和蛇都是冷血動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能出來。
問題:試運用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動性在必然聯系的理論來評價這位老師教學的得失?
五、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選擇)
(一)心理準備(引起學習動機)
(二)領會知識
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這個階段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兩方面。
(三)鞏固知識
(四)運用知識
(五)檢查知識
六、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簡答,選擇)
七、教學原則(選擇,簡答,4材料分析)
八、教學方法(選擇,辨析)
九、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選擇)
十、教學評價(選擇)
編輯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習題|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在線模考
通關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時間短,233網校講師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90%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