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7.“簡單隨機抽樣(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目標一:學會從現實生活或其他學科中提出具有一定價值的統計問題,理解隨機抽樣的必要性;
目標二: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體會簡單隨機抽樣的重要性;
目標三:以“問題鏈”的形式理解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要求:
(1)請針對上述教學目標,完成下列任務:
①根據教學目標一,設計兩個問題,并說明設計意圖;(8分)
②根據教學目標二,給出一個實例,并說明設計意圖;(4分)
③根據教學目標三,設計“問題鏈"(至少包含兩個問題),并說明設計意圖。(6分)
(2)請針對“簡單隨機抽樣”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①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什么?(4分)
②作為高中階段“統計”學習的起始課,其難點是什么?(4分)
③這節課對后續哪些內容的學習有直接影響?(4分)
(1)①問題一:某校領導要了解全校學生的視力情況(近視和不近視),隨機抽取50名學生,統計出這50名學生的視力情況,最后估計出全校學生的視力情況。你會設計何種抽樣方法?你認為這種抽樣方法有什么優缺點?在隨機抽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問題二:假設你是一名藥品安全監測的工作人員,要對一批藥品進行安全監測,你準備怎樣做?需要對研究對象進行一一調查嗎?那么,應該怎樣獲取樣本呢?
設計意圖:兩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對于簡單隨機抽樣有一個初步了解,意識到簡單隨機抽樣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并將抽樣調查與普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提出抽樣的必要性。
②實例:經消費者反映,某品牌牛奶存在細菌超標問題。針對該問題,食品衛生工作人員需要對該品牌牛奶進行衛生達標檢驗。但是,若食品衛生工作人員對該品牌所有牛奶進行逐一檢測,將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因此,食品衛生工作人員只隨機抽取該品牌部分牛奶進行衛生檢測。
設計意圖:將實際生活問題作為實例進行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還可以使其感受在面對總體數量較多時,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重要性。
③師:在1936年美國總統選舉前,某雜志工作人員做了一次民意測驗,即調查蘭頓和羅斯福誰將成為美國的下一屆總統。該調查者通過電話簿和車輛登記簿上面的名單(只有少數富人擁有)給一大批人發了調查表,通過分析調查表數據,從而做出預測。
問題一:該雜志工作人員運用了什么抽樣方法?研究的總體和樣本分別是什么?該抽樣方法具有什么特征?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描述問題情境并設置問題,加深學生對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理解,使其進一步明確簡單隨機抽樣的特征,并巧妙地為后面問題做鋪墊。
師:該雜志工作人員做出的預測是蘭頓將在選舉中獲勝。但實際情況是,羅斯福在選舉中獲勝。
問題二:你知道該雜志的工作人員的預測為什么是錯誤的嗎?分析該工作人員的抽樣樣本可以發現什么?該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設計意圖:顛覆性的結果,引出抽樣問題。使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師:該抽樣樣本中涉及的調查者是富人階層,只占所有選票中的少數。所以該工作人員所抽取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
問題三:結合上述實例,在運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本時,應該注意什么?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使學生理解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性。此外,該問題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總結出簡單隨機抽樣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的目的。
(2)①教學重點:了解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意義;理解簡單隨機抽樣方法的定義;掌握簡單隨機抽樣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抽簽法和隨機數法。靈活選用抽樣方法。
②教學難點:理解一些統計名詞;抽簽法和隨機數法的實施步驟;面對統計數據時,正確判斷所選取的抽樣方法是否合適。
③本節課是高中階段學習統計學的第一節課,統計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學科,它可以為人們制定決策提供依據。本節課對于后續學習用樣本估計總體以及變量的相關關系有直接影響。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真題!點擊注冊>> |
面試報考: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