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A
【講師點睛】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采取民主型領導風格的教師注意創造自由氣氛,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而采取專制型領導風格的教師則比較專橫、獨斷,其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集體討論的進程和學生的問題行為上,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
2.【參考答案】A
【講師點睛】略。
3.【參考答案】B
【講師點睛】略。
4.【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包括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種類型。
5.【參考答案】A
【講師點睛】社會公益活動是學校組織的一種直接服務于社會公益事業的義務和支援服務活動。植樹造林、擁軍優屬和幫老助殘都可以體現出社會公益服務的要義,而打掃校園則不符合社會公益活動的要求。
6.【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課堂管理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協調課堂中的各種關系以建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
7.【參考答案】B
【講師點睛】教師的領導方式可以分為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領導方式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大,是比較理想的領導方式。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8.【參考答案】C
【講師點睛】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調學生的行為。以求課堂目標的最終實現,必然要求學生共同遵守課堂行為規范,從而形成課堂紀律,因此,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9.【參考答案】B
【講師點睛】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師依靠發自內心的信念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選擇和調節,正是教師的自律行為。
10.【參考答案】C
【講師點睛】關注學生階段是教師成長三階段理論中的第三階段,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成熟的標志。
11.【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確立班集體奮斗目標,就是要讓班級全體學生明確班集體的發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為目標的最終實現統一行動。
12.【參考答案】A
【講師點睛】課外活動的特點包括:(1)自愿參與;(2)自主活動;(3)形式多樣;(4)內容開放。所以本題選A。
13.【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課堂紀律的類型包括:教師促成的紀律、集體促成的紀律、任務促成的紀律和自我促成的紀律。其中,自我促成的紀律是學生對自己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是外部紀律控制被個體內化之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是課堂紀律管理的最終目標。
14.【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處于關注生存階段的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他們經常關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怎么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
15.【參考答案】C
【講師點睛】班級民主管理是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16.【參考答案】C
【講師點睛】以活動人數和規模為標準進行分類,學校課外活動組織形式分為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群眾性活動。
17.【參考答案】B
【講師點睛】班級的規章制度一般由三部分組成:
(1)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規定的有關班集體與學生管理的制度.如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體育鍛煉標準等;
(2)由學校根據教育目標、上級有關指示制定的學校常規制度。如考勤制度、獎懲制度、課堂常規、作業要求等;
(3)由班集體根據學校要求和班級實際情況討論制定的班級規范,如班規、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18.【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包括:思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報考度、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群體關系。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情況等。(3)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態度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9.【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將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是羅森塔爾。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即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20.【參考答案】D
【講師點睛】在學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3)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本題選D。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2)班級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
(3)班級民主管理,是指班級成員在服從班集體的正確決定和承擔責任的前提下,參與班級管理的一種管理方式。
(4)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進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
2.【參考答案】(1)培養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意識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先決條件。教師應重視自己的情感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它對營造班集體心理氛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修養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關鍵。
(3)建設優良的班集體文化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根本。
(4)發展學生個性是營造班集體良好心理氛圍的宗旨。
3.【參考答案】要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從教師的個人因素入手,使其通過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來促進和維護心理健康水平。包括:(1)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2)努力工作,學會休閑;(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4)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5)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6)保持健康的身體;(7)學會調控職業壓力;(8)避免職業倦怠的消極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觀點:課堂紀律作為一種約束的手段,不是終極目的。通過這種手段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需要發揮它的約束力,但不能成為學習的目的。而發揮它的約束力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僅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師把學生不服從管教錯誤地歸因于課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進而不斷地將管理措施嚴格化,這是不合理的處理方式。案例中講到指導教師幫忙制止混亂場面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案例中的教師應該通過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處理突發事件需要三思而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過學生在課上與教師作對,該教師的處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對待。學生做完實驗后不回座位時,教師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觀察學生不回座位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的方法。后來對待兩次犯錯誤的學生采取的措施是處罰其留校15分鐘,而沒有提到在15分鐘里是否去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情況進而做到說服教育。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到因材施教。
2.【參考答案】從王老師的職業身份而言.其錯誤有三點:
(1)沒有盡到一名教師應盡的責任。管理課堂秩序是教師的職責之一,當學生發生打罵事件時。教師有責任教育批評學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讓學生去找班主任。
(2)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將學生趕出教室。在師生關系上,違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則。
(3)沒有運用合理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
從學生身份而言,在課堂上互相打罵的兩個同學的錯誤有兩點:
(1)沒有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相互打罵,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違反了學校的紀律。
(2)不尊重教師。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動手動口,這是一種明顯不尊重任課教師的行為。
熱點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分析 哆啦A夢為您開啟教師資格證備考之旅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jiaoshi_233| QQ群| 社區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另外,還可掃一掃以下二維碼,下載233網校手機APP,考試報考一手全掌握,迅速了解考試,還能隨時隨地免費做海量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