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生產或銷售而儲備的物資。
一、存貨的功能與成本(掌握) (一)存貨的功能
企業持有存貨的主要功能有:防止停工待料;適應市場變化;降低進貨成本;維持均衡生產。
(二)存貨成本
存貨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進貨成本
進貨成本主要由存貨的進價成本、進貨費用及采購稅金(如進項稅額)三方面構成。其中,存貨進價又稱購置成本,是指存貨本身的價值,等于采購單價與采購數量的乘積;進貨費用又稱訂貨成本,是指企業為組織進貨而開支的費用。
2.儲存成本。
持有存貨而發生的費用,主要包括:存貨資金占用費或機會成本、倉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殘損霉變損失等。
3.缺貨成本。
由于缺貨給企業造成的停產損失、延誤發貨的信譽損失及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等。
二、存貨經濟批量模型 (掌握)
(一)存貨經濟進貨批量基本模式
在允許出現缺貨的情況下,進貨費用與儲存成本總和最低時的進貨批量,就是經濟進貨批量。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Q為經濟進貨批量;A為某種存貨年度計劃進貨總量;B為平均每次進貨費用;C為單位存貨年度單位儲存成本;P為進貨單價。
(二)實行數量折扣的經濟進貨批量模式
在供貨方提供數量折扣條件下,若每次進貨數量達到供貨方的進貨批量要求,可以降低進貨成本。通常,進貨批量越大,可利用的折扣就越多。
存貨相關總成本包括:
①存貨進價;
②相關進貨費用;
③相關儲存成本。
存貨相關總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存貨相關總成本=存貨進價+相關進貨費用+相關儲存成本
其中,存貨進價=進貨數量×進貨單價
實行數量折扣的經濟進貨批量具體確定步驟如下:
第一步,按照基本經濟進貨批量模式確定經濟進貨批量;
第二步,計算按經濟進貨批量進貨時的存貨相關總成本;
第三步,按給予數量折扣的不同批量進貨時,計算存貨相關總成本;
第四步,比較不同批量進貨時的存貨相關總成本。此時,最佳進貨批量就是使存貨相關總成本最低的進貨批量。
(三)允許缺貨時的經濟進貨模式
允許缺貨的情況下,企業對經濟進貨批量的確定,不僅要考慮進貨費用與儲存成本,而且還必須對可能的缺貨成本加以考慮,能夠使三項成本總和最低的進貨批量便是經濟進貨批量。
三、存貨日常管理
存貨日常管理包括存貨儲存期控制和存貨ABC分類管理。
(一)存貨儲存期控制(掌握批進批出、批進零出)
在貨儲存期控制包括存貨保本儲存期控制和保利儲存期控制兩項內容,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保本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儲存費-銷售稅金及附加)/每日變動儲存費
存貨保利儲存天數=(毛利-固定儲存費-銷售稅金及附加-目標利潤)/每日變動儲存費
(二)存貨ABC分類管理
存貨ABC分類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企業的存貨劃分為A、B、C三類,分別實行分品種重點管理、分類別一般控制和按總額靈活掌握的存貨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