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營運資金
【重點、難點解析】
一、熟悉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
營運資金又稱循環資本,是指一個企業維持日常經營所需的資金。
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營運資金的特點
營運資金的特點體現在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特點上:
營運資金 |
特點 |
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相比) |
①回收期短②流動性強③具有并存性④具有波動性 |
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相比) |
①速度快②彈性大③成本低④風險大 |
(二)營運資金的周轉
指企業的營運資金從現金投入生產經營開始到最終轉化為現金為止的過程。
營運資金周轉過程包括:存貨周轉期、應收賬款周轉期和應付賬款周轉期。其周轉快慢直接影響營運資金的數額。此外,營運資金周轉的數額還受到償債風險、收益要求和成本約束等因素的制約。
【例1】下列影響營運資金數額的因素有( )
A.存貨周轉期 B.投資人要求的收益
C.應付賬款周轉期 D.償債風險
【答案】:ABCD
二、掌握現金的持有動機與成本、掌握最佳現金持有量的計算
現金(廣義)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暫時停留在貨幣形態的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銀行本票和銀行匯票等。
(一)現金的持有動機與成本
交易、預防和投機需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例2】企業為滿足投機所需要的而持有現金時,需要考慮的要素是( )。
A.企業承擔風險的程度 B.企業對現金流量預測的可靠性
C.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 D.企業在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會
【答案】:CD。投機動機只是企業確定現金余額所需要考慮的次要因素之一,其對持有量大小的影響與企業在金融市場的投資機會及企業對待風險的態度有關。
(二)掌握最佳現金持有量的計算——保持流動性,通過收益水平。
1.成本分析模式:相關總成本=機會成本+短缺成本(結論:之和最小)
無關成本:管理成本、轉換成本
2.存貨模式:相關總成本=機會成本+轉換成本(結論:二者相等)
無關成本:管理成本、短期成本
三、熟悉現金管理的主要內容
現金管理 |
核心 |
采取方法 |
主要問題 |
現金回收管理 |
早收 |
郵政信箱法、銀行業務集中法 |
權衡得失 |
現金支出管理 |
晚付 |
合理利用"浮游量" |
防止透支 |
推遲支付應付款 |
不影響信譽 | ||
采用匯票付款 |
合理延期 |
四、掌握應收賬款的作用與成本、掌握信用政策的構成與決策(本章重點)
(一)應收賬款作用與成本
1.應收賬款主要功能:促進銷售、減少存貨。
2.應收賬款的成本
機會成本:因資金投放在應收賬款上而喪失的其他收入。
(二)信用政策的構成與決策
1.信用政策的構成:在成本與收益比較的基礎上,作出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的具體決策。
信用 |
包括內容 |
影響 |
評估方面 |
信用標準 |
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 |
后者受①信用品質②償付能力③資本④抵押品⑤經濟狀況五個方面(簡稱五C系統)影響 | |
信用條件 |
信用期 |
成本與收益比較 | |
收賬政策 |
收賬程序 |
寬嚴適度,因人而異,合理回款 |
2.信用政策決策(主要掌握信用條件和收賬政策的制定)
(1)信用標準:客戶獲得企業商業信用應具備的最低條件,一般用壞賬損失率表示。
(2)信用條件:(決策內容:是否改變信用期以及是否提供折扣)
【例3】某企業2006年A產品銷售收入為4000萬元,總成本為3000萬元,其中固定成本為600萬元。2007年該企業有兩種信用政策可供選用:甲方案給予客戶50天信用期限(n/50),預計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貨款將于第50天收到,其信用成本為140萬元;乙方案的信用政策為(2/10,1/20,n/90),預計銷售收入為5400萬元,將有30%的貨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貨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貨款于第90天收到(前兩部分貨款不會產生壞賬,后一部分貨款的壞賬損失率為該部分貨款的4%),收賬費用為50萬元。該企業A產品銷售額的相關范圍為3000~6000萬元,企業的資金成本率為8%(為簡化計算,本題不考慮增值稅因素)。
要求:(1)計算該企業2006年的下列指標:①變動成本總額;②以銷售收入為基礎計算的變動成本率。(2)計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標:①應收賬款平均收賬天數;②應收賬款平均余額;③維持應收賬款所需資金;④應收賬款機會成本;⑤壞賬成本;⑥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計算以下指標:①甲方案的現金折扣;②乙方案的現金折扣;③甲乙兩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④甲乙兩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4)為該企業作出采取何種信用政策的決策,并說明理由。
【答案】(1)計算2006年下列指標:①變動成本總額=3000-600=2400(萬元)
②變動成本率=2400/4000=60%
(2)計算乙方案下列指標:①應收賬款平均收賬天=10×30%+20×20%+90×50%=52(天)
②應收賬款平均余額=5400/360×52=780(萬元)
③維持應收賬款所需資金=780×60%=468(萬元)
④應收賬款機會成本=468×8%=37.44(萬元)
⑤壞賬成本=5400×50%×4%=108(萬元)
⑥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195.44(萬元)
(3)甲方案的現金折扣=0
乙方案的現金折扣=5400×30%×2%+5400×20%×1%=43.2(萬元)
甲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000-5000×60%=2000(萬元)
乙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5400-43.2)-5400×60%=2116.8(萬元)
甲乙兩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之差=2116.8-2000=116.8(萬元)
甲乙兩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2116.8-195.44)-(2000-140)=61.36(萬元)(4)從上面的計算可知,乙方案比甲方案的信用成本后收益多61.36萬元,因此,應當采取乙方案。
3.收賬政策:在增加的收賬成本和減少的機會成本與壞賬損失之間權衡,前者小效果好,催收。
方法一:計算采取收賬政策前后的總成本(收賬成本、機會成本與壞賬損失之和),小者為優;
方法二:計算采取收賬政策后減少的機會成本與壞賬損失之和,作為收賬費用增加的上限。
收賬政策亦稱收賬方針,是指當客戶違反信用條件,拖欠甚至拒付賬款時企業所采取的收賬策略與措施,主要包括收賬程序、收賬方式等。
【例4】某公司年賒銷收入720萬元,目前收現期60天,壞賬損失率10%,公司決定催收賬款,結果賒銷期縮短10天,壞賬損失率降至7%,如果成本率為60%,資本成本率10%。執行收賬新政的上限為21萬元。
【答案】:錯。減少機會成本=720/360×(50-60)×60%×10%=-1.2
減少壞賬損失=720(7%-10%)=-21.6
該公司執行收賬新政花費應控制在增幅22.8萬元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