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公司債券(一般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
(1)一般公司債券
一般公司債券初始計量也是攤余成本,對于應付債券來說也核算面值,面值和實際發行收入的差額計入到利息調整明細科目,這個核算原理也是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原理一致,應付債券-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資-面值核算的內容是一致的,對于持有至到期投資來說是債券的持有者核算的內容,而應付債券的核算正好是債務人的核算,兩者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是一致的。
(2)可轉換公司債券
可轉換公司債券是在一般公司債券核算基礎上多增添了部分內容,也就是說增加了初始計量中的資本公積的核算。這里首先就是要確定負債成分的公允價值,這個和一般公司債券的核算是一致的,那么實際發行收入扣除負債成分公允價值后的余額就是權益成分的公允價值。對于權益成分的公允價值高于面值的部分就是利息調整的金額,仍然是攤余成本核算:
借:銀行存款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反向)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公司債券(個人認為很可能會考客觀題)
首先要計算債券的價值,系數值會直接告訴我們的,如果不知道先用哪個數字后用哪個數字這里也有個小竅門,債券的價值=面值*選小的系數值+面值*票面利率*選大的系數值。實際的款項減債券價值就是資本公積了。
發行債券
借:銀行存款
貸:應付債券-面值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差額)(或反)
5、長期應收款(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
長期應收款核算一般是分析收款銷售的會計處理,一般是按照公允價值確定主營業務收入,差額部分是確認為未實現融資收益,核算原理仍然是攤余成本計量,長期應收款相當于持有至到期面值-面值,未實現融資收益相當于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
借:長期應收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未實現融資收益
6、長期應付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分期付款的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就是以現值為基礎來確認的,而不是付出的對價,通俗的說就是這個資產值多少錢,就入多少賬,這是一種典型的支付方式,聯系到現值的概念,算出的現值就是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貸記長期應付款(涉及長期負債),差額就是未確認融資費用(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備抵科目,在借方反映,攤銷的時候方向相反),這個會計業務具有融資的性質,入借入的錢買了固定資產花了1萬元,最后需要付1.2萬,差額就是利息,需要在今后的會計期間進行分攤,分攤的基數就是攤余成本,就是你最初作為債務人借的錢,隨著你每期還款(如年末),還款的數額里即包括本金,又包括利息,所以攤余成本在不斷的減少,直至未確認融資費用全部攤銷完畢。
十三章收入中銷售商品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的,思路與上面的基本上保持一致。
借:固定資產
未確認融資費用
貸:長期應付款
銀行存款(購入固定資產的發生的額初始費用)
如果是融資租入的需要安裝的資產,那么計入到在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