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有至到期投資
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資每年計提利息
借:應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借或貸: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這個數字不管是溢價還是折價發行都遞增的,如果做出的數字是遞減那肯定是算錯了,大家可以試試)
貸:投資收益(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2、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核算原理同于持有至到期投資,原理最為近似。
3、貸款和應收款項
借:應收利息(貸款本金和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利息)
貸:利息收入(貸款攤余成本×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也就是利息收入)
貸款-利息調整(應收利息和利息收入的差額部分就是利息調整的攤銷金額)
4、公司債券(一般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
那對應付債券的分錄也是一樣的
借:財務費用或在建工程(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借或貸:應付債券——利息調整(這數字也是遞增的)
貸:應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在轉換的時候看清楚題目是說按面值轉還是按其他的方式轉,如果只轉換一定的比例,那資本公積也要按相應的比例轉換。對于剩余的未轉換部分核算還是適用攤余成本核算,原理等同于一般公司債券的核算。
5、長期應收款(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
長期應收款的攤余成本=長期應收款-未實現融資收益,長期應收款的攤余成本核算原理可以類比持有至到期投資的的原理,相當于是分期收回本金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
借:未實現融資收益(長期應收款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確定的攤銷額,)
貸:財務費用
6、長期應付款(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核算原理可以類比長期應收款的核算,攤余成本核算原理是一致的,也可以類比應付債券的核算原理,那么長期應付款就相當于是分期付款的應付債券核算。
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