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業務創新與發展
第二節 創新發展趨勢
考點:互聯網金融【點擊試聽>>聽老師講解】
1.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互聯網金融的三個特征:
一是以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為基礎的客戶信息挖掘和信用風險管理;
二是以點對點直接交易為基礎進行金融資源配置:
三是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在資金劃轉上起基礎性作用。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提升客戶體驗。互聯網技術將大大縮減商業銀行的交易處理時間,提高風險識別效率,實現付款、理財及貸款的即時處理,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特別是建立在人臉識別技術上的遠程開戶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取得重大突破,銀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優質的服務,全面提升客戶體驗。
(2)改變獲客路徑。電子商務的積聚效應推動形成“平臺經濟”并實現快速發展。每一個平臺背后都聚集了大量個人和企業客戶。商業銀行通過與各類平臺合作,批量獲客,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客戶和業務量的快速增長。
(3)降低運營成本。借助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商業銀行實現批量化業務處理。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同時。基于微信等新媒體的病毒式推廣和網絡自發傳播,可以在短時間內將產品信息推送至數以萬計的客戶群體。使營銷成本大幅降低。
(4)創造市場機會。“互聯網+”時代將催生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新機構群體,如P2P機構、互聯網理財、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石,商業銀行可以因此爭取到新的目標客戶和資金監管、清算等業務機會。商業銀行也可以與這些機構在風險管理、產品設計與營銷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新型競合關系。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真正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通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業務有機結合而拓展商業銀行服務的邊界和市場.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用戶體驗。
2.互聯網金融監管
2015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于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互聯網支付業務由人民銀行負責監管,網絡借貸業務、互聯網信托業務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股權眾籌融資業務和互聯網基金銷售業務由證監會負責監管。互聯網保險業務由保監會負責監管。
備考提示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形態:(1)P2P,即點對點信貸;(2)第三方支付;(3)股權眾籌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