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貸款審批[章節習題]
貸款審批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全流程的決策環節,是信貸業務執行實施的前提與依據。廣義的貸款審批涵蓋了貸款審查和貸款審批的過程,包括商業銀行貸款業務的方案設計、選擇和決策等階段,其目標是把借款風險控制在銀行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力求避免不符合貸款要求和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信貸行為。
【知識點1】貸款審批原則——信貸授權
①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統一的法人授權體系,對機構、人員和崗位進行權限管理。
② 根據受權人的風險管理能力、所處區域經濟信用環境、資產質量等因素,按地區、行業、客戶、產品等進行授信業務差別授權,合理確定授權權限。
③ 受權人在書面授權范圍內審批授信業務,不得越權或變相越權審批授信業務。
1.信貸授權的含義
(1)定義
信貸授權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其所屬業務職能部門、分支機構和關鍵業務崗位開展授信業務權限的具體規定。
其中:信貸包括貸款、貼現、透支、保理、承兌、擔保、信用證、信貸證明等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內外授信業務。
(2)信貸授權的分類
①直接授權
②轉授權
③ 臨時授權
根據貸款新規規定,貸款人應建立健全內部審批授權與轉授權機制。審批人員應在授權范圍內按規定流程審批貸款,不得越權審批。
(3)信貸授權管理的意義(了解即可)
信貸授權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增強防范和控制風險的能力,并有利于優化流程、提有效率,以實現風險收益的最優化。集中管理是為了控制風險,合理授權則是為了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提有效率。
對內授權與對外授信密切相關。對內合理授權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外合格授信的前提和基礎。授信授權對于有效實行一級法人體制,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統一管理與內部控制,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防范和控制風險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風險管理的需要、發展業務的需要)
2.信貸授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掌握大點)
授權適度原則 |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兼顧信貸風險控制和提高審批效率兩方面的要求,合理確定授權金額及行權方式,以實現集權與分權的平衡。實行轉授權的,在金額、種類和范圍上均不得大于原授權。 |
差別授權原則 |
應根據各業務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的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主要負責人業績以及所處地區經濟環境等,實行有區別的授權。 |
動態調整原則 |
應根據各業務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的經營業績、風險狀況、制度執行以及經濟形勢、信貸政策、業務總量、審批手段等方面的情況變化,及時調整授權。 |
權責一致原則 |
●業務職能部門和分支機構超越授權,應視越權行為性質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追究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主要負責人離開現職時,必須要有上級部門作出的離任審計報告。 |
3.信貸授權確定的方法
① 原則上應根據其風險管理水平、資產質量、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主要負責人的信貸從業經驗等因素,設置一定的權重,采用風險指標量化評定的方法合理確定。
② 在確定信貸授權時,還應適當考慮公司信貸、小企業信貸、個人信貸的業務特點。
既要考慮風險管理,又要考慮業務特點,這樣才能相輔相成。
4.信貸授權的方式和形式
① 授權可以采用授權書、規章制度、部門職責、崗位職責等書面形式。其中,授權書比較規范、正式,也較為常用。
② 授權書應當載明以下內容:授權人全稱和法定代表人姓名;受權人全稱和負責人姓名;授權范圍和權限;關于轉授權的規定;授權書生效日期和有效期限;對限制越權的規定;其他需要規定的內容。授權的有效期限一般為1年。
③ 信貸授權的形式
按受權人劃分 |
信貸授權可授予總部授信業務審批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分支機構負責人或獨立授信審批人等。 |
按授信品種劃分 |
可按風險高低進行授權,如對固定資產貸款、并購貸款、流動資金貸款等品種給予不同的權限。 |
按行業進行授權 |
根據銀行信貸行業投向政策,對不同的行業分別授予不同的權限。如對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應適當上收審批權限。 |
按客戶風險評級授權 |
根據銀行信用評級政策,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分別授予不同的權限。 |
按擔保方式授權 |
根據擔保對風險的緩釋作用,對采用不同擔保方式的授信業務分別授予不同的權限,如對全額保證金業務、存單(國債)質押業務等分別給予不同的審批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