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客戶信用評級
一、客戶信用評級的概念(★★★★★)
客戶信息評級是商業銀行對客戶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的計量和評價,反映客戶違約風險的大小。
客戶信用評級的評價主體是商業銀行,評價目標是客戶違約風險,評價結果是信用等級。
符合《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的客戶信用評級必須具有兩大功能:一是能夠有效區分違約客戶,即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違約風險隨信用等級的下降而呈加速上升的趨勢;二是能夠準確量化客戶違約風險,即能夠估計各信用等級的違約概率,并將估計的違約概率與實際違約頻率之間的誤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信用評級分為內部評級和外部評級。內部評級一般指商業銀行基于內部數據和標準(側重于定量分析),對客戶風險進行評價,并據此估計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率,作為信用評級和分類管理的標準;外部評級一般指專業評級機構對特定債務人的償債能力和償債意愿釣整體評估,主要依靠專家定性分析,評級對象主要是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銀監會《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要求商業銀行以信貸業務為重點推進內部評級體系的建設,并制定了相關指引文件。 來源233網校
二、評級因素及方法(★★★)
(一)評級因素
信用評級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本書前面部分所介紹的內容,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①財務報表分析結果。重點考察公司借款人的償債能力、所占用的現金流量、資產的流動性、資產的收益性以及借款人除本銀行之外獲得其他資金的能力。其中,評估未來現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償債能力的弱是分析的中心環節。
?、诮杩钊说男袠I特征。借款人所在行業的特征,如行業周期性、行業競爭狀況、行業現金流量和利潤的特點等,經常會作為財務報表分析的背景資料。
③借款人財務信息的質量。主要指公司借款人所提供的財務報告等資料的可信度,如財務報表是否經審計及審計結果等。
?、芙杩钊速Y產的變現性。重點考察公司借款人的經營規模,公司權益的賬面或市場價值,公司資產融率和流動性等因素。
?、萁杩钊说墓芾硭?。重點考察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專業經驗、管理能力、管理風格、管理層希望改善公司財務狀況的愿望以及保護銀行利益的態度等,對公司前任給公司造成的影響也應有所考慮。
⑥借款人所在國家。特別是當匯兌風險或政治風險較大時,國別風險的分析尤其必要。
?、咛厥馐录挠绊?。如涉及公司的訴訟、環境保護義務或法律和國家政策變化等或有事件的影響。
?、啾辉u級交易的結構。重點考察擔保方信用級別、擔保的形式及影響。
不同信用級別對上述特定風險因素都規定有評判標準,不同銀行在信用評級時對特定風險因素的權重也有所不同。銀行在信用評級時,要結合實際情況,作出客觀選擇。
(二)客戶信用評級方法
信用評級需要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將客戶方方面面的資料和信息加以標準化、數據化,但其中也不乏主觀的判斷,通常銀行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指專家判斷法。專家判斷法是商業銀行在長期經營信貸業務、承擔信用風險過程中逐步發展并完善起來的傳統信用方法。目前,信用評級實踐中采用的定性方法有多種,但各種方法選擇的關鍵要素都基本相似,具體匯總如下表。
其中,對企業信用分析的5Cs系統使用最為廣泛。5Cs系統指:
?、倨返?Character),是對借款人聲譽的衡量。主要指企業負責人的品德、經營管理水平、資金運用狀況、經營穩健性以及償還愿望等,信用記錄對其品德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②資本(Capital),是指借款人的財務杠桿狀況及資本金情況。資本金是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承擔信用風險的最終資源。財務杠桿高就意味著資本金較少,債務負擔和違約概率也較高。
?、圻€款能力(Capacity)。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是借款人未來現金流量的變動趨勢及波動性;另一方面是借款人的管理水平,銀行不僅要對借款人的公司治理機制、日常經營策略、管理的整合度和深度進行分析評價,還要對其各部門主要管理人員進行分析評價。
④抵押(Collateral)。借款人應提供一定的、合適的抵押品以減少或避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特別是在中長期貸款中,如果沒有擔保品作為抵押,商業銀行通常不予放款。商業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權級別越高,抵押品的市場價值越大,變現能力越強,則貸款的風險越低。
?、萁洜I環境(Condition)。主要包括商業周期所處階段、借款人所在行業狀況、利率水平等因素。商業周期是決定信用風險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周期敏感性的產業;借款人處于行業周期的不同階段以及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對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也具有重大影響;利率水平也是影響信用風險水平的重要環境因素。
定性分析法的突出特點在于將信貸專家的經驗和判斷作為信用分析和決策的主要基礎。由于該方法依賴于信貸專家的主觀判斷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該方法還缺乏系統理論的支持。
2.定量分析法
近年來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金融工程等理論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一些銀行通過數理統計方法量化信用風險進行管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穆迪的RiskCalc和Credit Monitor、KPMG的風險中性定價模型和死亡概率模型。這些數量化的方法使銀行能夠直接計算風險違約概率,同時也引起了監管當局的高度重視。
1999年4月,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題為《信用風險模型化:當前的實踐和應用》的研究報告;《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也明確規定,實施內部評級法的商業銀行可以采用模型估計違約概率。
前面傳統的專家分析法相比較,定量分析的方法對歷史數據的要求更高,需要商業銀行建立一致的、明確的違約定義,并在此基礎上積累至少5年的數據。
三、操作程序和調整(★★★)
1.信用評級操作程序
公司客戶信用等級評定的基本程序為:相關部門調查、初評;報送到信貸管理部門審批;上報至銀行主管風險管理領導審批;銀行領導簽字認定后,由風險部門向業務部門反饋認定信息。對于超越銀行領導認定權限的,應在上述規定程序完成后,把相關材料報送至上級銀行管理部門,由上級銀行管理部門對客戶信用材料進行審核,并報送至上級銀行領導認定。若仍無認定權限的,繼續逐層上報。
2.信用評級的調整
在客戶信用等級有效期內,如發生下列情況之一,信用評級的初評、審核部門均有責任及時提示并按程序調整授信客戶的信用等級:①客戶主要評級指標明顯惡化,將導致評級分數及信用評級結果降低;②客戶主要管理人員涉嫌重大貪污、受賄、舞弊或違法經營案件;③客戶出現重大經營困難或財務困難;④客戶在與銀行業務往來中有嚴重違約行為;⑤客戶發生或涉入重大訴訟或仲裁案件;⑥客戶與其他債權人的合同項下發生重大違約事件;⑦有必要調整客戶信用等級的其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