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流程管理原則
全流程貸款管理原則強調,要將有效的信貸風險管理行為貫穿到貸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個環節。銀行監管和銀行經營的實踐表明,信貸管理不能僅僅粗略地分為貸前管理、貸中管理和貸后管理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的劃分方法,難以對信貸管理中的具體問題出臺可操作性的規定,也難以對貸款使用實施有效的管控。強調貸款全流程管理,可以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傳統貸款管理模式的轉型,真正實現貸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的轉變,有助于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發放的質量,加強貸款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2. 誠信申貸原則
誠信申貸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借款人恪守誠實守信原則,按照貸款人要求的具體方式和內容提供貸款申請材料,并且承諾所提供材料是真實、完整、有效的;二是借款人應證明其信用記錄良好、貸款用途和還款來源明確合法等。
貸款申請是貸款全流程管理與風險控制的第一個環節,對于管理客戶關系、開拓業務市場、發現潛在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貸款申請人應秉承誠實守信原則向貸款人提供真實、完整、有效的申貸材料,這有助于從立法的角度保護貸款人的權益,從而使貸款人能夠更有效地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做好貸款準入工作,在貸款的第一環節防范潛在風險。
3. 協議承諾原則
協議承諾原則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貸款人,應與借款人乃至其他相關各方通過簽訂完備的貸款合同等協議文件,規范各方有關行為,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調整各方法律關系,明確各方法律責任。
整體來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合同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差強人意,由此導致了許多合同糾紛和貸款損失。協議承諾原則通過強調合同的完備性、承諾的法制化乃至管理的系統化,彌補過去貸款合同的不足。協議承諾原則一方面要求貸款人在合同等協議文件中清晰規定自身的權利義務,另一方面要求客戶簽訂并承諾一系列事項,依靠法律來約束客戶的行為。一旦違約事項發生,則能夠切實保護貸款人的權益。
4. 貸放分控原則
貸放分控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貸款審批與貸款發放作為兩個獨立的業務環節,分別管理和控制,以達到降低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目的。推行貸放分控,一方面可以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防范操作風險;另一方面可以踐行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建設流程銀行,提高專業化操作,強調各部門和崗位之間的有效制約,避免前臺部門權力過于集中。
5. 實貸實付原則
實貸實付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有效貸款需求,主要通過貸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將貸款資金支付給符合合同約定的借款人交易對象的過程。實貸實付原則的關鍵是讓借款人按照貸款合同的約定用途使用貸款資金,減少貸款挪用的風險。
推行實貸實付,有利于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在滿足有效信貸需求的同時,嚴防貸款資金被挪用,避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有助于貸款人提高貸款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對貸款資金使用的管理和跟蹤。實貸實付為全流程管理和協議承諾提供了操作的抓手和依據,有助于貸款人防范信用風險和法律風險。
6. 貸后管理原則
貸后管理是指商業銀行在貸款發放以后所開展的信貸風險管理工作。重視貸后管理原則的主要內容是:監督貸款資金按用途使用;對借款人賬戶進行監控;強調借款合同的相關約定對貸后管理工作的指導性和約束性;明確貸款人按照監管要求進行貸后管理的法律責任。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一直存在“重貸輕管”的現象。一個有效的貸后管理機制,要求針對借款人所屬行業及經營特點,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測,分析借款人經營財務等變化狀況,監測貸款資金的用途及流向,適時掌握各種影響借款人償債能力的風險因素以及有可能導致貸款資金出現違約的因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因素,并迅速采取措施,防范信貸損失。有效的貸后管理工作有助于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理水平,防患風險于未然,控制信貸資產質量,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長期、長效發展機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