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級經濟師考試工商管理考點:第五章
第三節 ISO質量管理體系與質量認證
一、ISO質量管理體系
(一)ISO 9000族標準的由來和發展
(1)1959年,美國國防部發布MIL-Q-9858A《質量大綱要求》,世界上最早的有關質量保證方面的標準。
(2)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 76)分別在1986年和1987年發布了ISO 8402《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術語》、ISO 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第一部分:選擇和使用指南》、ISO 9001《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ISO 9002《質量體系——生產和安裝的質量保證模式》、ISO 9003《質量體系——最終檢驗和試驗的質量保證模式》、ISO 9004《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指南》。
(3)1994年,ISO/TC 176完成對標準的第一次修訂,提出“ISO 9000族”指由ISO/TC 176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并發布了ISO 8403、ISO 9000-1、ISO 9001、ISO 9002、ISO 9003和ISO 9004-1等,代替1987年版本。統稱1994版ISO 9000族。
(4)2000年,ISO/TC 176完成對標準的第二次修訂。正式發布ISO 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ISO 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ISO 9004:2000《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統稱2000版ISO 9000族標準。
(5)ISO 9000族標準是第一部用于質量管理方面的國際標準。
(二)ISO 9000族標準的構成
(1)核心標準:(4項)
(2)支持性標準和文件:(9項)
(三)ISO 9000族核心標準簡介
(1)GB/T 19000-2008 idt ISO 9000:2005《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起著奠定理論基礎、統一術語概念和明確指導思想的作用。
(2)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規定了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稱為用于審核和第三方認證的唯一標準。
(3)GB/T 19004-2009 idt ISO9004:2009《質量管理體系——業績改進指南》:標準充分考慮了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考慮開發改進組織績效的潛能。
(4)GB/T 19011-2003 idt ISO 9011:2002《質量和(或)環境管理體系審核指南》:ISO/TC 176和ISO/TC 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聯合制定的有關審核方面的指南標準,遵循“不同管理體系可以共同管理和審核”的原則。
二、質量認證
(一)質量認證的概念
質量認證是指經權威機構(第三方)確認,并通過合格證書或合格標志,證明某一產品符合相應標準或規范的活動。包括產品質量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二)質量認證的產生和發展
1.合格聲明:供方單方面發布的產品符合要求聲明。
2.第二方合格評定:大規模采購時由顧客進行檢驗。
3.第三方獨立證實:由第三方證實產品質量是否滿足用戶要求。
4.風箏標志:英國開始使用的質量標志,受法律保護的認證標志。
5.合格評定:合格評定委員會。
(三)質量認證的作用
1.通過認證會使企業獲得更高的質量信譽,有利于競爭。
2.有利于企業增強國際的市場競爭能力。
3.促進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
4.節約大量社會檢驗費用。
5.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
(四)質量認證的類型
(1)型式試驗:按規定的試驗方法對產品進行試驗,證明其符合要求。
(2)型式實驗加認證后監督——市場抽樣檢驗:從市場購買樣品進行抽樣檢驗。
(3)型式試驗加認證后監督——供方抽樣檢驗:對供方發貨前產品進行抽樣檢驗。
(4)型式試驗加認證后監督——在市場和供方抽樣檢驗:是上述兩種方式的綜合。
(5)型式試驗加供方質量管理體系評定再加認證后監督:增加對產品供方質量管理體系的檢查和評定,在認證后監督中也增加了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復查。
(6)供方質量管理體系評定:認證的對象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而不是產品,發展成當今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7)批量檢驗:對特定的一批產品質量進行認證,不存在監督的問題。
(8)全數檢驗:費用高,除政府有專門規定外,一般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