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特定情況,如果存在一個或多個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其發生的錯報金額雖然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注冊會計師還應當確定適用于這些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一個或多個重要性水平。
(1)法律法規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對特定項目(如關聯方交易、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薪酬)計量或披露的預期;
(2)與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相關的關鍵性披露(如制藥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成本);
(3)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特別關注財務報表中單獨披露的業務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購的業務)。
3.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1)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一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
如果適用,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還指注冊會計師確定的低于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個或多個金額。
(2)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根據定義可能是一個或多個金額),旨在將財務報表中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財務報表整體或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降至適當的低水平。
(3)通常而言,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75%。
接近整體重要性50%的情況 |
接近整體重要性75%的情況 |
(1)非連續性審計; |
(1)連續審計,以前年度審計調整較少; |
【教師補充】某些特殊情況下扣減百分比可小于25%:
——滿足上述實際執行的重要性的設定接近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75%的兩個標準;
——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整體錯報風險較低,如僅有個別重要科目且經營地點單一。
(三)審計過程中修改重要性
在審計執行階段,隨著審計過程的推進,注冊會計師應當及時評價計劃階段確定的重要性是否仍然合理,并根據具體環境的變化或在審計執行過程中進一步獲取的信息,修正計劃的重要性,進而修改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舉例如下)
(1)發現重大審計調整影響被審計單位的利潤;
(2)被審計單位業務發生預期外的重大衰退。
在確定審計程序后,如果注冊會計師決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審計風險將增加。注冊會計師應當選用下列方法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1)如有可能,通過擴大控制測試范圍或實施追加的控制測試,降低重大錯報風險,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
(2)通過修改計劃實施的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降低檢查風險。
【案例】注冊會計師楊華與周琳正在對某公司2012年報表進行審計?,F在楊華正在對該公司應收款項進行審計。該公司應收款項的摘錄如下表所示。
假設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為1,700,000元,注冊會計師楊華應如何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單位:人民幣元
應收款項 |
|
|
|
| |
|
|
|
2012年(未審數) |
|
2011年(審定數) |
1. |
應收賬款 |
|
18,174,000 |
|
16,944,000 |
2. |
減: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
|
(1,000,000) |
|
(900,000) |
|
|
|
17,174,000 |
|
16,044,000 |
3. |
預付賬款 |
|
2,100,000 |
|
1,800,000 |
4. |
應收關聯方款項 |
|
254,000 |
|
346,000 |
5. |
關聯方借款 |
|
2,668,000 |
|
1,388,000 |
|
|
|
22,196,000 |
|
19,578,000 |
【分析如下】
(1)確定審計計劃時,應分別考慮重要性水平對項目1至項目5的影響,而非僅考慮對于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合計數的影響;
(2)通常,對于超過實際執行重要性水平的項目(項目1、3、5),考慮執行進一步測試以降低錯報風險;
(3)同時應考慮明細分類項目由于錯誤或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
(4)對于金額稍高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的項目3,將計劃執行有限的審計工作,如實質性分析程序或基于風險水平的針對性測試;
(5)由于應收賬款壞賬準備(項目2)存在計價和完整性風險,并且會計估計通常為較高審計風險,針對項目2也應執行相應的審計程序;
考試指南:2013注會注會各科考試時間 注冊會計師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
備考專題: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專題 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課后章節練習及答案專題
為了幫助大家通過考試,233網校提供會計單科VIP班(含精講班+沖刺班+習題班+真題解析班+機考實戰班)免費試聽 點擊進入>>,233網校祝大家考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