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卷一>刑法

司法考試刑法總則案例教程(二)

來源:233網校 2010年3月28日

第七講  罪責:責任能力

  責任能力,是指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責任能力是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在刑法中,責任能力的判斷與年齡和精神病這兩個因素有關。

  (一)責任能力與年齡

  1.案例

  被告人陳林,男,13歲(1967年10月5日生)。

  1981年6月20日晚11時許,陳林路過本村糧食倉庫,窺見值班的兩名女青年已熟睡,遂起強奸之念。他先跑到拖拉機零件倉庫里拿了一根鐵管作兇器,爾后由值班室窗戶爬進屋內。在動手解一女青年的衣扣時,見其翻身,就拿起鐵管猛擊兩個女青年的頭部,當場打死一人,打傷一人,然后潛逃。

  某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系重大兇殺案件,影響極壞,民憤極大,擬判處陳林無期徒刑。因陳作案時尚差3個月零15天才滿14歲,判刑無法律條文可依,故向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陳林犯罪后果嚴重,民憤較大,根據具體案情,擬同意判處陳林無期徒刑。但涉及適用刑法的解釋問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審核。最高人民法院于1981年9月1日批復:“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問題,《刑法》(79)第14條已有明文規定,請依法處理。”原審人民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復,依法沒有追究陳林的刑事責任。

  2.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3)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二)責任能力與精神病

  1.案例

  被告人樊國興因懷疑妻子衛金蘭與堂兄樊焦鎖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自認為活得不如人,因而產生了輕生的念頭。1993年2月2日晚,樊國興兩次自殺未遂后,又產生了殺害衛金蘭與樊焦鎖的惡念,遂于4月凌晨1時許,拿起自家的鐵鍋蓋,將同屋熟睡的衛金蘭砸傷。當他去殺害樊焦鎖時,又怕驚醒睡在其家中防止他自殺的胞兄樊國喜醒來阻擋,便操起鍋蓋將樊國喜砸昏,然后從家中拿上斧頭竄至樊焦鎖家,砸壞樊焦鎖住的西窯窗戶,并持磚頭與樊焦鎖互相對砸。樊焦鎖欲跑出窯門時,樊國興用斧頭朝樊焦鎖的頭部、身上亂砍數下。樊焦鎖掙扎著跑到樊國興母親住的中窯門前,樊國興上前又朝樊焦鎖的左腿上猛砍一斧,最終將樊焦鎖砍死。作案后,樊國興又去跳溝自殺未遂,摔傷了腳。

  山西省臨汾地區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公開審理認為,被告人構成故意殺人罪。宣判后,被告人不服,以原審判決事實不清為理由,提出上訴。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審理過程中,發現樊國興因其前妻病故,精神受到很大刺激,作案前后言行異常。根據樊國興的種種異常表現,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指令臨汾地區中級人民法院轉請有關部門對樊國興進行精神病司法鑒定。1994年8月11日,山西省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委員會技術鑒定組對樊國興作出鑒定結論:精神分裂癥,發病期,無責任能力。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上訴人樊國興故意殺人的行為,是在他患精神分裂癥發病期間、喪失了辯認和控制能力的情況下所為,依法不負刑事責任。此案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法作出判決:(1)撤銷臨汾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的刑事判決;(2)上訴人樊國興不負刑事責任;(3)責令樊國興的家屬對樊國興嚴加看管和治療。

  2.我國刑法關于精神病的規定

  刑事責任能力會因患精神病而喪失或者減輕。這里的精神病,是指由于精神障礙而導致的精神異常狀態。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采用三分法,即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

  (2)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

  (3)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

  此外,刑法還規定:

  (1)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八講  罪責:故意責任

  (一)案例

  被告人王某曾因盜竊被公安機關拘留教育兩次。1999年6月5日晚,王某又在某市火車站候車室,趁一旅客熟睡之際將其提包偷走。出站時被查獲,提包內有“五四”式手槍一支、人民幣200元以及衣物等。在案件審理中,被告人王某只承認自己想盜竊財物,沒料到提包里有手槍。

  問題:本案被告人王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盜竊槍支罪,關鍵問題在于:主觀上是否具有盜竊槍支的故意。

  (二)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構成

  根據刑法第14條第1款的規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犯罪故意由以下兩個因素構成:

  1.認識因素

  2.意志因素

  (三)犯罪故意的類型

  1.直接故意

  2.間接故意

  3.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分

  (四)案例分析

  盜竊槍支罪必須要有盜竊槍支的故意,即明知是槍支而盜竊才構成盜竊槍支罪。在本案中,并未認識到提包內有槍支,因而主觀上不存在盜竊槍支的故意,不構成該罪。

  另外應當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對于數額、情節等罪量要素主觀上并不要求明知。但如果財物的數額大大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則可以認為缺乏此種犯罪故意,例如天價葡萄案。

編輯推薦:

好東西快收藏,考試大司法站點

司法考試在線考試系統,海量題庫!

2009年司法考試遠程輔導,熱招中!

考試大司法考試論壇交流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琼结县| 镇江市| 大兴区| 特克斯县| 应城市| 神池县| 临武县| 乌什县| 尚志市| 重庆市| 泰宁县| 惠东县| 嵩明县| 陇南市| 玉龙| 乾安县| 周宁县| 阳东县| 治多县| 西城区| 清苑县| 方山县| 鄂托克旗| 永济市| 盐亭县| 紫阳县| 宜良县| 浠水县| 阜新市| 高碑店市| 定州市| 雅江县| 蒙自县| 吉水县| 太仓市| 综艺| 秦安县| 蒲江县| 浦县| 济南市|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