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羅馬法復興
羅馬法為什么在12世紀,13世紀以后又對世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到了12世紀,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人們發現古老的羅馬法的讀本,揭開了中世紀以來的羅馬法復興運動。
在這樣的過程中,主要經歷了幾個階段:
?。?)注釋法學派與羅馬法的復興
人們發現一些古代典集。
這個階段的形成,除了一般學術上的意義,還因為歐洲社會發展到這個時期,原本中世紀以來形成的基于日爾曼法的規則,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法律 教育|網原創人們需要一套能夠更加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規則。羅馬法正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發現了。也就是它的被發現,剛好適應了這樣的社會需要,這些法學家、法學研究者,正在尋求一種社會需要的新的規則系統,他們發現了羅馬法。
首先要進行解讀,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羅馬法復興最早的一個學派——注釋法學派。
在注釋法學派對羅馬法復興進程的這樣一種推動和促進之下,隨著現實社會的需要,人們需要對這些被重新發現的羅馬法結合現實社會重新進行一翻解讀。
按照法理學講,要進行擴大解釋,而且對這些以往的解讀,人們在這樣解釋的目的追求之下,會有不同的評價,形成了“評論法學派”。
?。?)評論法學派與羅馬法研究、適用的新發展。
在整個羅馬法復興過程中和評論法學派對于羅馬法重現于社會并應用于社會,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羅馬法復興影響和作用:
其一,人法,關于主體資格的法律。
其二,物法,與民法的關系更為直接(如物權)。
其三,訴訟法。訴訟分為公訴和私訴兩種。訴訟法在發展的過程中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稱為法定訴訟,第二個時期稱為程式訴訟,第三個時期稱為特別訴訟。
這樣的劃分也就是所謂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劃分,也對后為西方的法律文化,特別是對后來大陸法系所代表的部門法理論的形成意義深遠。
在人法中,還包括婚姻家庭關系。在婚姻關系上,古代羅馬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早期(羅馬國家)共和時期存在有夫權婚姻;到了后來,特別是在帝國時期,形成無夫權婚姻。有夫權婚姻強調的是按照古代羅馬法的關于人法的規定,家長有著特別的權利,就是羅馬法在人法中有一個人格的重要概念。古代的羅馬法規定,有著完整人格需要一系列的條件,如要有財產。法 律|教 育 網原創一般來講享有父權的人才會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兒女都被視為是父權之下的家庭的財產,所以當父親嫁女兒的時候,比照對財產的特別處分來設定婚姻規則。這樣的一份古老的規則,在歐洲一些傳統的文化習俗中,如西方婚禮的習俗,當女兒要出嫁的時候,往往有他的父親在場,把她交給男方,還要按照習慣履行儀式。宗教出現后,形成這樣的一種風俗辦理(所謂的有夫權婚姻)。女兒在沒出嫁之前歸于父親之下,出嫁之后歸于丈夫之下。今天歐洲人的一些姓名習慣,也體現這樣古老的傳統,那么無夫權是不是就違背這些傳統?也不是。它只是在關于個人財產的意義方面有調整,按照今天的說法,作為女性的個人,權利有所提高。這是由于到了后期,有一部分婦女在社會上層很有地位,當然不愿意依附于他人。法律也要承認這樣一種現實。所以在他們締結的婚姻關系中,她們的地位和有夫權婚姻時期的規則給予的地位不同。
因此有夫權婚姻到無夫權婚姻反映的是個人財產關系的變化,也導致了婚姻關系的變化。這樣的區別需要關注。羅馬法對西方后世的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律.教.育,網原創有許多典型的例子:《國法大全》提到的《法學總論》,它的結構是出自法學家蓋尤斯的一部書——《法學階梯》;《國法大全》提到的《學說匯纂》對后來德國民法典結構的影響;還有今天仍然使用的屬于私法范圍內的一些基本概念,像物權、所有權、主體、法人、等等,都與羅馬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