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學的任務是:
(1)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基礎知識,訓練學生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科學基礎知識,足教學的基本任務,足教學的中心和基礎。存此基礎上,還要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增長他們的智慧和才能。
(2)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性是教學的重要特點。通過教學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確應為誰服務。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養成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3)發展受教育者身體,增強體質,使其健康發展。通過教學,使學牛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知識與正確方法,養成鍛爍身體的習慣,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健康發展。
(4)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教學任務之一是保持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墑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預防和治療心理異常與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我,完善個人人格。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途徑,它實現著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各項教育的任務。
4.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1)教育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按照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系統性。學校教育按照教育目的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加速個體的發展速度。
(3)學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學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將學生高度組織在一起統一授課,保證受教育者身心發展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
(4)教育可以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學校教育有助于開發個體的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學校教育有助于個體特殊才能的表現與發展,同時,學校集體中的每個成員也都能從其他人身上吸取閃光點,豐富自己的個性。
(5)教育能對各種環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5.教師的任務、角色和勞動特點決定教師素質的特殊性。
教師基本素質包括
(1)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理論的武裝和現代教育思想觀念的樹立。
(2)職業道德素質。包括:對事業,無私奉獻;對學生,真誠熱愛;對同志,團結協作;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3)科學文化素質。包括:扎實地掌握系統的基礎知識;較為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良好的文化素養;文化科學發展史的知識;對文化科學的新發展、新成果有所了解。
(4)教育理論素質。包括: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樹立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掌握教育規律。
(5)教育能力素質。包括:了解學生及同學生交流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科學研究能力。
(6)身體心理素質。有充沛的體力,健康的意識和習慣。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具有認知過程的良好心理品質;情感意志過程的心理表現;良好個性心理特征。
四、論述題
1.
(1)現代教育具有三方面的本體功能,即現代教育的職能:加速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與社會的進程——人的培養;人類精神文明的傳遞與繼承——社會遺傳;經驗和人才的選擇一一科學篩選。通過這些職能的發揮,教育對社會產生了一系列功效,包括促進社會政治變革、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口質量的提高等。
(2)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教育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是黨中央明確提出的決策。教育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突出的促進作甩首先,教育對于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要靠人才,而人才培養要靠教育。現代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現代社會的國際競爭已由過去資源、資本的競爭轉變成技術、智力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因此,要使國家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教育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
其次,教育是提高人口質量的重要途徑。人口質量是現代社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有高質量的人口才有高質量的社會、高質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改善人口質量的重要途徑正是教育。
再次,教育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取決于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教育不僅能提高勞動者的質量,還可以傳播科技、發展科技,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高效率,給現代化建設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最后,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兩個方面。發展文化離不開教育,教育的實施和普及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條件。思想品德的形成,也必須依靠教育的灌輸和培養。
綜上可知,教育必須也必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