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2.主體
3.人身權;受教育權;受教育權
4.六周歲
5.傳道者角色;授業、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6.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7.學科專業素養;教育專業素養
8.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
9.教育理念
10.教育能力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觀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及其態度與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正確的學生觀包括: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學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長價值;學生具有主體性,特別是創造性;學生是責權主體,有正當的權利和利益;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正確的學生觀來自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來自教師向學生的學習和對自我的反思。
(3)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
熱愛學生包括熱愛所有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經常走到學生之中,忌諱挖苦、諷刺學生、粗暴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特別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避免師生對立。教師處理問題必須公正無私,使學生心悅誠服。
(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
師生關系一般要經歷生疏、接觸、親近、依賴、協調、默契階段。在師生交往的初期,往往出現不和諧因素,如因為不了解而不敢交往或因誤解而造成沖突等,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溝通與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同時,教師還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做客、通信聯系等。
(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養成健全人格
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教師的師德修養、知識能力、教育態度、個性心理品質無不對學生發生深刻的影響。教師要使師生關系和諧,就必須通過自己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多方面的愛好與興趣等來吸引學生。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正確評價自己,克服個人的偏見和定勢;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會自我控制,培養耐心、豁達、寬容、理解等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