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學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道德素質?
答:中學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崗敬業
教師所從事的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是塑造人、完善人的工作。教師必須忠誠和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教好書、育好人,熱愛自己的職業、忠誠自己的事業的教師,履行教師的職責,完成教師的歷史使命。
(2)學習創新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人才要求和教育理論都在不斷地嬗變、更新、充實和完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安于現狀、安于原有的知識和育人模式,而應該樹立繼續學習的意識,自覺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觀念,以學科教育理論為“綱”,形成綜合性、開放性、報考性的“網”狀知識結構,從而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還必須更新觀念,面向未來,改革創新,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做到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創造性地學,使教與學雙邊活動成為創新過程。
(3)熱愛學生
教師要深入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了解學生,了解思想報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努力做到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真正做到教師熱愛學生而樂教,學生尊敬老師而好學,教學相長,教與學雙邊受益。
(4)師表育人
師表育人,就是用教師的表率、榜樣示范去影響學生,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教師不但要用自己的學識去教人,而且要用自己的品格去育人;既要引導學生上科學之山,走成才之路,又要運用自身的人格去感化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為此,教師要注意樹立為人師表的意識,在思想品德、學識才能、言語習慣、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時時處處成為學生的表率。
3.教師專業化的條件有哪些?
答: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教師專業化的條件主要包括以幾下方面:
(1)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能廣泛而準確地掌握,對基本的技能能熟練運用,對學科的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
②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包括學科間的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系等,這不但豐富教師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而且使教師有可能與相關學科的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取得協調,在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活動中相互配合。
③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包括了解學科發展的歷史,學科發展的趨勢和動向,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推動學科發展的因素,該學科對人類社會的價值及在社會生活、生產實踐中的表現形態。
④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包括領悟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和方法。熟悉學科內科學家創造發明的過程即成功的原因,學習科學家身上展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和人格力量。
(2)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
教師職業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素養,還要有教育專業素養。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師在對教育本職工作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的信念。教師要具有熱愛學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愿意終生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師要具有符合時代特征的教育觀、學生觀。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師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本領,具體表現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師的教育能力是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綜合地、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是對未知事物探索性的、發現性的心智、情感主動投入的過程。重視進行科研的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灌注進自己的思想情感,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
4.簡述學生的本質。
答:學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質屬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具有特定的社會屬性的人。但學生的本質還具有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學生是處于人生階段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
①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中學這一時期,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發育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到基本成熟、從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長發育時期,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特別旺盛的時期。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身心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展可能性,在他們身心發展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各種特征都還處在變化之中,具有極大的司塑性。
②學生發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轉變為現實性的條件是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人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個體的早期發展更多地體現了自然的屬性,受自然屬性的制約。推動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動力,是社會環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運動,這一矛盾運動是個體和客觀現實之間相互作用的反映,是通過個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的。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
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體的教育對象和特定的教育場景來選擇教育內容、組織教材和教學活動,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來對學生施加影響。學生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并不是對教師的完全盲從,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質的人。這種主觀能動性,表現在學生具有個人的愛好、興趣、追求,有個人的獨立意志。教師只有在尊重和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權威,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