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簡述贊科夫的教學原則體系。
答:贊科夫是20世紀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他創立的發展性教學理論對蘇聯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通過實驗,他提出以下五項教學論體系的新原則:
(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這一原則在實驗教學體系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在教學內容上,它要求增加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分量;在教學方法上,要盡力使學生過緊張的甚至是沸騰的精神生活,學會獨立思考和推理,獨立地探求問題的答案。高難度并不意味著越難越好,困難的程度要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范圍內。
(2)在學習時高速度前進的原則
這一原則的實質并不在于讓兒童在一節課上做盡可能多的例題和練習,而是要求教學不斷向前運動,以各方面內容豐富的知識來充實學生的頭腦,為學生深入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3)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的原則
這一原則是要讓那些說明現象的相互依存性及其內在的本質聯系的系統知識,在小學教學內容的結構中占主導地位;要求學生在一般發展的基礎上,盡可能深入領會有關概念和規律性的知識。
(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一般教學論的自覺性原則是指向外部的,即把應當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技巧作為理解的對象。贊科夫提出教學要求學生理解的對象是學習過程,它是指向內部的。
②教學內容的評價。教學內容一定要保證正確無誤,符合大綱,知識連貫,邏輯性強。內容要密切聯系生產、生活、科學技術實驗等實踐活動。注意知識結構和學生認識結構相統一。教學時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找準關鍵點,能挖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學之中。
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評價。主要看教師授課所運用的教學方法能否注意學生實際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是否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教學過程中能否注意情感和認識活動的結合,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對學生注意力、意志力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是否注意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否重視和加強教學實驗,能科學、合理、有效地運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④教學能力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教態親切、語言簡練、板書工整、布局合理;是否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課堂教學組織是否嚴密,安排是否合理、有序;師生是否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是否生動活潑、和諧,能否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節教學過程和內容,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實驗效果是否明顯;實驗及使用電教手段時是否適用熟練、操作規范。
⑤教學效果的評價。一堂成功的課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始終圍繞教學目的和要求展開,能夠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中能對學生的提問顯示良好的反應,鞏固練習及書面檢查的正確率也比較高。
(2)對教師授課質量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①客觀性原則。教學評價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不能主觀臆斷、摻雜個人情感,以致評價不符合實際情況。
②發展性原則。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報考發展,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③指導性原則。教學評價應經常給師生以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為教學指明方向和增添前進的動力。
④計劃性原則。評價必須緊密配合教學工作有計劃地進行,為教師和學生經常而及時地提供教與學的反饋信息,以便有效地調節和改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