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題
1.社會屬性;
2.課程;
3.學生發展;
4.《學記》;
5.品德;
6.班集體;
7.學科活動;
8.文字;
9.“兩條腿走路”;
10.弗洛伊德。
四、判斷題
1.×【解析】孟子是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
2.×【解析】學生有隱私權,學校和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學生的這種權利。
3.×【解析】注重的是基礎學力的培養。
4.√【解析】學校各項教育活動都必須通過教學來實現,教學是學校最經常的工作。因此,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5.×【解析】體現的是鞏固性原則。
6.√【解析J德育也要因材施教。
7.√【解析】中國是學校產生最早的國家。
8.×【解析】西周以后出現“國學”與“鄉學”之分。春秋時期出現“官學”與“私學”之別。
9.√【解析】“義務”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它具有一定的強迫性。
10.×【解析】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理想,它主張每個人應能在一個比較靈活的范圍內,比較自由的選擇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