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
2.身體;心理;社會性
3.主體的適應性問題
4.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小學化
5.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游戲;幼兒動手操作的多種活動;各種學科文化知識的學習:上課
6.終身學習;基本的學習素質
7.用小學教育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園的幼兒
三、簡答題
1.簡述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
答:幼兒園實施幼小銜接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三點:
(1)長期性而非突擊性
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為兒童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因此,不應當把幼小銜接工作僅僅視為兩個教育階段的過渡問題,而應把它置身于終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慮。對幼兒園來講,在時間上要把幼小銜接工作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階段而不僅僅是大班后期;在內容上要涉及幼兒發展的各個方面而不僅僅是知識準備;在人員上要包括幼兒園全體人員、家長及有關成人而不僅僅是大班老師。對小學來講,也不能僅僅把銜接工作看成是幼兒園的事情,而應當遵循素質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體性而非單項性
幼小銜接是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從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全面進行,不應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銜接中,偏重“智”的傾向比較嚴重。要搞好幼小銜接工作,必須促進幼兒的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在全面發展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入學所必需的各種基本素質。
(3)培養入學的適應性而非小學化
在幼小銜接工作中的另一誤區就是小學化傾向嚴重。有些教師認為,要與小學搞好銜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學的教育方式對待幼兒,讓幼兒園像小學。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提前學習小學的教材,如提前學習漢語拼音、書寫漢字、提前學習小學的數學知識等,使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不是幼兒熟悉的、與之關系密切的周圍生活中具體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號。二是用小學教育的組織形式與方法對待幼兒園的幼兒。如用小學式的上課取代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教師長時間用言語講授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學習效果等等。這些做法,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造成兒童怕學、厭學、養成不良學習習慣的重要原因。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幼兒的入學適應性上。教師要針對過渡期兒童的特點及實際情況,著重培養幼兒適應新環境的各種素質,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小過渡,而不是把小學的一套簡單地下放到幼兒園。
2.對幼兒園來說,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哪幾方面?
答:幼小銜接是根據幼兒過渡期身心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幼兒園入學、也為其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幼兒園來說,幼小銜接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態度、看法、情緒狀態等,對入學后的適應關系很大。因此幼兒園階段應注意培養幼兒愿意上學,對小學的生活懷著興趣和向往,為做一個小學生感到自豪的積極態度,并讓幼兒有機會獲得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情感體驗。為此,幼兒園應當通過多種教育活動,特別是加強與家長、小學的合作,來讓幼兒逐步了解小學,喜歡小學,渴望上小學,最后愉快、自信地跨進小學。
(2)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
幼兒入學后,是否適應小學的新環境,適應新的人際關系,對其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特別是主動性、獨立性、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僅關系著幼兒入學后的生活質量,也關系著他們在小學的學習質量,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培養幼兒對小學生活的適應性的內容主要包括: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等。
(3)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前的學習準備
幼兒園在幫助幼兒做好學習準備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如愛看圖書的習慣,做事認真的習慣,注意力集中地聽老師講話的習慣,保持文具、書本整潔的習慣等等。
②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品質。非智力品質主要指影響智力活動的各種個性品質,主要是認識興趣、學習積極性、意志、自信心等。離開良好的非智力品質,智力是不可能單獨成長的。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幼兒非智力品質的培養,應當重視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培養他們做事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讓幼兒從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形成自信、主動的學習態度,才能產生學習愉快這一積極的情感體驗。
③發展思維能力和基礎能力。不少家長想讓孩子上學后學習好,就在入學前教孩子拼音、認字、做算術,甚至用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來“系統”地教。這犯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錯誤,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幼兒園應當堅決地反對這種舍本求末的做法,從根本上發展幼兒的智力,特別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