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
(2)是德育實踐中的活動和交往,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
(3)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學生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組織的。
2.[參考答案]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3.[參考答案]
(1)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通過自覺自愿的健康的實踐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
(2)能夠促進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適應學生多種需要和個性差異,培養、發現和選拔各種專門人才。
(3)能夠使學生多渠道地獲得即時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4)可以使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
4.[參考答案]
(1)重視學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銜接。
(2)延長義務教育年限,提前入學年齡。
(3)構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的立交橋。
(4)發展多類型、多層次的高等教育。
(5)建立立體開放的學校教育系統。
四、論述題
[參考答案]
發展學生智力的意義:(1)發展學生智力是時代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成倍增長,知識的物化過程縮短,知識的陳舊率迅速提高,學生所學的科學技術知識總是要落后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發展學生的智力,以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實現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現代化生產只有既掌握科學知識,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駕馭。
(3)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需要。智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工具,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識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識就愈牢固,運用知識就愈靈活。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辯證統一的,這是由知識和智力的辯證關系決定的。
(1)知識與智力的關系:知識與智力不是一個概念。知識是人對客觀世界的現象、事實及其規律的認識,是人類歷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而智力是指人們認識、適應和改變客觀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識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則是順利完成這種反映的主觀條件。知識與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智力的轉化物;作為智力活動原料的知識,又可促進智力的發展。這是知識向智力的轉化。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既相聯系又相區別。二者的聯系體現在學生掌握知識是通過自己的智力活動來完成的,智力的發展可以促進知識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識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沒有知識,智力活動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掌握知識是智力發展的的基礎。二者又是相互區別的。知識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成為智力發展水平高低的標志,這是因為智力不表現為知識本身,而表現在獲得知識的心理品質上。因此掌握了知識并不意味著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智力。
(3)在教學中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統一:不是任何教學都可實現二者的統一。在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結構;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啟發性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掌握知識;教會學生學習,使之能自行去獲得新知識,這樣才能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統一。
五、案例題
1.[參考答案]
(1)該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導原則。
(2)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對小學生進行德育,要注重擺事實,講道理,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啟發他們自覺認識問題,自覺履行道德規范;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小學生活潑愛動,興趣廣泛,喜歡參加自己愛好的活動。德育要善于把學生的積極性和志趣引導到正確方向上來;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贊許、表揚和激勵,引導他們逐步向前,以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2.[參考答案]
這位教師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對當今時代社會的新生事物,新鮮詞的不理解,換句話說,是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因為教育中的任何活動都要靠教師進行,教育目標的實現、效果如何都取決于教師。
教師素質的現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現代化,職業道德素質的現代化,能力素質的現代化??傊處熕刭|的現代化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總體要求在教師職業上的特殊反映。
試題精選: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