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是哪個國家?( )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日本
2.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孔子很強調( )。
A.啟發式教學
B.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C.因材施教
D.學習與行動相結合
3.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 )。
A.強制性、發展性、基礎性
B.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C.強制性、發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礎性、強制性
4.衡量和評價教育實施效果的根本依據和標準是( )。
A.教育原則
B.教育規律
C.教育任務
D.教育目的
5.個體身心發展有兩個高速發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展規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階段性
C.個別差異性
D.順序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條,體現了教師素養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論知識
B.崇高的職業道德
C.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D.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7.“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 )。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8.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 )。
A.備課
B.上課
C.作業的檢查與批改
D.課外輔導
9.“教書”與“育人”是( )的關系。
A.并列的
B.遞進的
C.互補的
D.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
10.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問老師:“老師,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藍的呢?”這位教師很不滿意地說:“你懂什么,聽老師說就行了,你呀,經常在課堂上打岔,這是不禮貌的!今后不能這樣。”這位學生聽后心里鼓著氣坐下了。這位教師違背了( )的教學原則。
A.啟發性
B.系統性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11.“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說明教學中應重視( )。
A.知識的傳授
B.發展學生的能力
C.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
D.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2.在學生品德結構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3.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教師職業的( )。
A.多樣性
B.復雜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14.小學階段的教學應側重的教學方法是( )。
A.講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觀的方法
D.實習的方法
15.范例教學法的創造者是德國教育家( )。
A.第斯多惠
B.瓦根舍因
C.赫爾巴特
D.韋特海默
16.“小型分散,便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這種課外活動的形式是( )。
A.科技活動
B.學科活動
C.個人活動
D.小組活動
17.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等直觀教具,或做示范性實驗,使學生獲得關于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這種教學方法是( )。
A.參觀法
B.實驗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18.趙老師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趙老師上課或在場時,學生都規規矩矩,可是等趙老師一走開,班級紀律明顯渙散。趙老師的領導方式很可能是( )。
A.集權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兩種型
19.我國把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三個層次。那么,一級課程和二級課程指的是( )。
A.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B.國家課程和學校課程
C.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D.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
20.小學德育工作常用的獎懲屬于( )法。
A.榜樣示范
B.品德評價
C.陶冶教育
D.說理教育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