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除行為之外衡量學生品德發展程度的另一個重要指標是( )。
A.自我意識
B.自我激勵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認識能力
12、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體現了德育的( )原則。
A.疏導
B.導向性
C.因材施教
D.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13、
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
A.連續性特點
B.創造性特點
C.長期性特點
D.示范性特點
14、
學生是具有能動性的教育對象,是學習的( )。
A.主體
B.客體
C.個體
D.群體
15、
我國近代小學開端于( )。
A.1878年
B.1887年
C.1897年
D.1898年
16、
班級授課制出現以后產生了( )。
A.教師
B.班主任
C.學生
D.校長
17、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
B.懷特海
C.布魯納
D.克伯屈
18、
我國嘗試編寫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始于( )。
A.20世紀50年代以后
B.20世紀60年代以后
C.20世紀70年代以后
D.20世紀80年代以后
19、
個體身心發展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稱為( )。
A.機能期
B.發展期
C.差異期
D.關鍵期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于( )通過。
A.1985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