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在每小題的4個備選答案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錯選、多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30分)
1、以下關于教學媒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媒體是指承載、加工和傳遞信息的介質或工具
B.媒體成為教學媒體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用于存儲或傳遞以教學為目的的信息以
及用于“教與學”的活動
C.依據媒體對受眾感官的刺激及交互性,可以將其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
聽媒體、交互媒體以及多媒體
D.教師也是教學媒體
2、
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反映教學過程規律而制定的對教學工作的總要求是( )。
A.教學規律
B.教學規則
C.教學原則
D.教學細則
3、
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
B.瓦·根舍因
C.懷特海
D.克伯屈
4、
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是在(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5、
教師不得隨意宣揚學生缺點,私拆學生信件等,這是因為學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權
B.人身自由權
C.人格尊嚴權
D.隱私權
6、
學校教育的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比例關系和組合方式,被稱為( )。
A.學校教育環境
B.學校教育條件
C.學校教育機構
D.學校教育結構
7、
班主任教師的經常性工作之一是設計并開展( )。
A.小組活動
B.少先隊活動
C.班級教育活動
D.課外活動
8、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反映了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少年兒童合法權利中的( )。
A.受教育的權利
B.受尊重的權利
C.安全的權利
D.生存的權利
9、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倡導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則是指( )。
A.知行統一原則
B.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0、
盲人的聽覺、觸覺非常靈敏,說明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互補性
C.差異性
D.階段性